明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患者也呈代数级增长。2012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跃居第二位。骨质疏松症越来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在“世界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特区报记者就中老年骨质疏松问题走访了北大深圳医院,并采访了深圳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忠治。
人们普遍对骨质疏松症缺乏认识
65岁的林碎凤前两天刚在北大深圳医院做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如果不是因为在楼梯上摔倒引起骨折,林碎凤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骨质疏松,也从来没有预防骨质疏松的意识。袁忠治告诉记者,虽然中老年骨折很大程度上都跟骨质疏松有关,可像林碎凤这样,直到骨折才知道自己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很多,几乎占到患者的一半。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布的《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的报告,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骨质疏松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最不容易被人了解的慢性疾病。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发病率为三分之一,男性为五分之一。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年发病率已经远远超过心梗、中风和乳腺癌,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二位,而在2009年还仅排在第七位。
“从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再到骨松性骨折,这中间其实是个很长的过程,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很多伤害是可以避免的。”袁忠治告诉记者,他在骨科从业多年,接触过太多因骨质疏松骨折的案例。在他看来,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人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的概率就越大,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直到骨折了才来医院,一查骨密度低得不得了,就只能做手术了。”
骨质疏松性骨折给身体埋下祸根
陈桂芝是位90岁的老人。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身上正吊着重重的秤砣做骨折复位牵引,骨折引起的疼痛让她不断发出呻吟。袁忠治说,对患者来说,现在还没到最痛的时候。“骨松性骨折的疼痛特点是‘夜间静息痛’,到了晚上,骨科的走廊里到处都能听到哭叫声。”
虽然已90岁高龄,但陈桂芝身体状况良好,除了骨质疏松,没其他大病。她女儿告诉我们,在住院前,陈桂芝还能在家张罗着做饭、洗衣。“就因为前两天在餐桌旁凳子上没坐稳,摔了一跤,老人就直接住进了医院,右股骨骨折。”而这次骨折不仅让老人遭受极大的痛苦,也给身体埋下了祸根。
袁忠治告诉记者,像陈桂芝这样的骨折要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年龄越大,手术的风险也就越大,即使手术成功也并非一劳永逸。“几乎一半的患者,置换过的骨头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生松动,松动后要再次进行置换手术。”除此之外,骨折过的病人还面临着二次骨折的风险,调查数据显示20%的病人在初次骨折后的一年内会再次发生骨折。
“但如果不手术的话,就只能等死了”,袁忠治说,“骨松性骨折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根据美国骨科学会统计,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死亡率约为3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为女性的2-3倍。即使手术后,也有高达七成患者必须终其一生依赖拐杖、轮椅等助行器,甚至完全无法站立。
骨松性骨折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
除了患者承受极大痛苦外,骨松性骨折还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骨折比不得别的病,全天都得有人看护,兜屎兜尿,这对患者在心理上是个很大的打击。另外,手术费也不是个小数目”。袁忠治给记者介绍了几项骨松性骨折的手术费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0-5.5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5-5.0万;椎体成形术:3.0-3.5万。
一项1997年的调查显示,全球直接用于髋部骨折的费用为1315亿美元。美国每年用于骨折的医疗费为200亿美元,欧盟为30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骨松性骨折造成的经济负担约700亿人民币。
“本来是通过预防就可以避免的疾病,却给自身、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也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袁忠治介绍说,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消耗了巨大的医保费用,“大部分做手术的都是有医保的,这样就占用了大量的医保资源”。另一方面在三甲医院“一床难求”的情况下,骨质疏松性骨折占用了大量的床位。据统计,我市目前几家医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占骨科病床位的17%-40%。
“本来是可防可治的病,发展到骨折实在是太可惜了”,而预防骨质疏松早已成为世界性课题。香港较早开始普及骨质疏松预防工作,他们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骨质疏松的预防效率约为1:9,即花一块钱预防相当于花九块钱来治疗。现在香港在社区里组织老年人打太极拳,希望借此预防骨质疏松或改善骨质疏松者的生活质量。“我们的公众、医疗主管部门、医护人员都要提高认识,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尽量在源头上避免骨质疏松。”袁忠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