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鸡、毒胶囊、毒蜜饯 2012年毒食十宗“最”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可回顾2012年的健康大事记,食品安全无疑是最让人失望的,随着微博的广泛普及,各种惊悚的问题食品纷纷被曝光,主流媒体也越发关注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一年食品安全的“十宗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恐怕是每个家庭在2013年的期待吧。

最遗憾:满记甜品细菌超标


事件回顾:满记甜品集团是中国香港知名连锁品牌,2006年进入内地。2012年1月中旬,北京市工商部门对部分食品抽样检查并发布了不合规产品下架名单,其中有满记甜品北京区域公司生产的芒果布丁,因大肠杆菌超标近3倍、菌落总数超标13倍被下架。

随后,满记甜品总部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满记甜品各区域均有独立的生产公司,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因此解释北京满记甜品“芒果布甸”大肠杆菌超标,只是个别事件。

今年9月中旬,满记甜品进入青岛并连开两店,分别位于李沧万达及阳光百货。

点评:细菌不合格,会导致腹泻甚至更严重的疾病。事件之后,很多年轻人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喜爱休闲甜食。希望这真的是满记甜品的个别事件。

最坑爹:工业明胶制成毒胶囊


事件回顾:今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作原料,用生石灰、工业强酸强碱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使用工业明胶、再掺入胶囊废料,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等,使得部分胶囊中毒性重金属铬含量超过标准90倍之多。

事后几日,青岛市食药监局排查了岛城上万家药品销售使用单位,发现曝光5个品种的产品,共计201盒产品被下架。

点评:质量曝光之时,药物已经流入市场并广泛覆盖。日常定期用药的消费者还是自行记住问题药品的批次和厂家,规避毒胶囊。

最奇葩:固态酸奶和果冻有内幕


事件回顾:今年4月9日前后,《经济观察报》调查记者朱文强和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先后发微博称,凝固状的老酸奶和果冻,含有工业明胶,可能是由旧皮鞋等废料熬制的。

朱文强微博原文称:“今晚聚会聊天,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大伙问为啥,他弄了一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哥们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戏,可惜没播。”

随后央视主持人赵普也在自己微博发消息:“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点评:食品安全专家表示,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明胶添加到酸奶之中后,由于有害成分已经稀释,很难检测其是食用级和工业级。在源头上做好监管,才能杜绝非食用原料进入企业。

最惊人:金奇仕补钙补出佝偻病


事件回顾:今年3月份掀起的“金奇仕补钙”事件,缘于一则发表于去年11月份的论坛帖子,一名杭州妈妈称,她的宝宝出生后每次体检的结果都正常,自从9个月大时开始吃金奇仕鱼肝油和乳钙,到了第12个月体检时,宝宝却被诊断出得了佝偻病,出现左侧肋骨外翻。

今年此事经过浙江经视报道后,还收到了9例同样情况的实名投诉。厂家解释,其产品是食品级的营养品,而非保健品,前线销售人员存在宣传误差。专家认为,金奇仕不太可能直接导致佝偻病,但因夸大宣传,延误孩子补钙和治疗时机。

点评:销售人员的夸大宣传,使多个妈妈将普通食品当做补钙保健品,甚至称可以替代医院开设的补钙、补维生素药物,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最揪心:问题奶粉接连被爆


事件回顾:3月上旬南方媒体报道,一位父亲在孩子的奶粉中竟然发现了半截避孕套。此为400克雅培金装幼儿奶粉,生产日期是2011年3月13日。这位父亲称,开始喝这袋奶粉起,女儿脸上出现红疹,怀疑是奶粉所致。

后有营养学专家检验,雅培奶粉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不符合中国国家卫生标准,并且变的程度很高。

4月份,由广东省工商局公布的一季度乳制品抽样检验结果显示,太子乐配方奶粉被检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检测专家介绍,阪崎肠杆菌主要是对婴儿、尤其是对发育不良、免疫功能差的婴幼儿最具杀伤力,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并可能引起后遗症和死亡。

点评:问题奶粉成为近几年的热点词汇,也成为社会问题。商业利益是否应该与婴儿健康划清界限,这应是食品安全的底线。

最汗颜:立顿茶农药超标


事件回顾:今年4月份下旬,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茶企“立顿”在中国销售的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检出17种农药残留。

报告显示,农药残留量虽然符合中国国标,但其中7种未被欧盟批准使用,1种超过欧盟限值。

联合利华官方回应,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网友称,立顿以“中国标准作为挡箭牌”,涉嫌在中欧设双重标准。

点评:食品安全专家认为,不施用农药,很多茶叶可能无法种植。不过从长远来说,应逐步淘汰和限制农药的使用。

最意外:杭州毒蜜饯添加剂超标


事件回顾:今年4月份央视二台《消费主张》播出的对蜜饯生产加工的明察暗访,让人触目惊心。央视记者从各大超市和上海来伊份专卖店,购买了标称为杭州多个厂家生产的多个品种蜜饯,经检测,蜜饯中的甜味剂、着色剂以及用作漂白剂和防腐剂的二氧化硫,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大使用量,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三倍多。

专家称,超量超范围长期食用色素,会给人体肝脏、肾脏带来危害。

点评:营养学专家表示,即使是安全的,蜜饯也几乎没有任何营养。更何况,一种蜜饯产品一般都要使用超过10种添加剂,吃蜜饯更多是在吃添加剂。

最持久:白酒塑化剂事件


事件回顾:塑化剂早已经成为食品行业里的高风险因素,今年又在白酒中检测出来。11月19日,由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结果显示,我国高端酒行列品牌酒鬼酒,被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

食品专家认为,酒类生产整个过程都有可能跟塑料接触,而塑化剂溶于酒精,有可能受塑化剂污染。另外一些酒类会添加香料,有的香料中也含有塑化剂。

点评: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这一设备。

最无语:速生鸡黑幕


事件回顾:不久前,央视曝光了“速生鸡”黑幕:央视记者在对山东青岛、潍坊、临沂、枣庄等地长达一年的调查后发现,一些养殖户为了使肉鸡能够快速生长,违规使用了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品。

同时,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有些养殖户给肉鸡喂食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品,催生肉鸡生长,使之40天就长到五斤,甚至六七斤。

这些速生鸡通过供货商到达中国百胜餐饮集团上海物流中心,主要输送给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

点评:上述抗病毒药品和激素类药物,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禁品,不允许在动物身上使用。有规不依、监管漏洞,是速生鸡快速成长的根源。


最可气:甲醛溶液保鲜白菜

事件回顾:今年5月份,山东省青州市一些地方被传出,部分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的现象。菜商反映,喷甲醛给大白菜保鲜的方法已沿用三四年,主要为了运输过程中便于保存。用过甲醛溶液喷洒后,大白菜可以保鲜长时间而不腐烂。

点评:甲醛的危害已不陌生。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长期吸入严重者可导致白血病,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建议买到白菜后,扒掉外面的一层叶片,再用清水洗几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防万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