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使用增色剂 黑色野生菌变脸“白又胖”

野生菌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而个别菌类加工企业为迎合消费需求,在产品的包装上标注“野生菌、天然保鲜,不加色素和防腐剂”等字样。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但随意使用防腐剂、增色剂等物质,所谓的野生菌也是人工栽培的。

在成都市成华区成都理工大学附近的绿缘山珍加工厂,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在毫无防尘设备的环境中加工菌类罐头,保鲜使用的苯甲酸钠也没有具体标准,工人都是凭感觉添加。

反映

野生菌味道不纯

近日,读者苏先生向本报反映,不久前他在成都市某餐厅食用野生菌煲时,总感觉有股异味,没有野生菌类特有的鲜香。面对苏先生的质问,该餐厅老板却信誓旦旦称,这绝对是野生菌,并出示“原包装”证明。苏先生看到,厂名为绿缘山珍加工厂生产的袋装和瓶装野生菌,包装上的确印有“野生菌、天然保鲜,不加色素和防腐剂”等字样。但为什么口感总有异味呢?餐厅老板也说不清楚。

调查

加工环境“四面透风”

按照苏先生提供的绿缘山珍加工厂地址,6月17日,记者几经周折,在成都理工大学附近找到了该厂。

在该厂空坝子里,记者看见几个工人坐在由几根木头搭建的石棉瓦棚下挑选盐渍菌,地上污水横溢,苍蝇肆虐。随着一阵微风,石棉瓦落下的灰尘飘落在盐渍菌上。、

记者:如此简陋的环境能加工食品吗?

工人:是老板叫我们这样做的,因为这是盐渍菌,挑选后还要清洗的。

就在记者与该工人攀谈间,他一边挑选一边吸烟,烟灰不停地掉在盐渍菌上。该厂大约1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同样也是用石棉瓦搭建而成的。记者看到,10几个工人不停地忙碌着。墙边摆放着几十桶盐渍食用菌,其中,几桶敞开盖子的白灵菇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桶沿上爬满了苍蝇。

正在这时,一位自称是该厂老板的舒姓女子来到记者面前,警惕地询问记者的身份。记者佯称是本市某餐馆的负责人,来考察这里菌产品的质量,如果价格合适,可以进点货。

见有生意上门,老板的态度立马转变。就在记者与女老板“洽谈生意”时,一个工人不小心将盆子里浸泡的菌子倒在了地上,随后,拾起笤帚和铁撮,将地上的蘑菇扫起,重新倒入盆子中。

记者注意到,该厂房根本无更衣和消毒等设施,加工环境“四面敞风”,任其蚊虫苍蝇出入。

直击

草菇“又白又胖”

在生产车间的一角,水泥池和白铁皮大盆子里浸泡着草菇、滑子菇、凤尾菇、金针菇等各种食用菌,浸泡食用菌的盐水已经变成黑色,而经过浸泡过的竟然“又白又胖”,是什么原料导致外观如此“靓丽”呢?

记者在这里看到,工人将一个白色的塑料壶拧开,将一种透明的液体倒入盛装草菇的白铁皮池子里,原本褐白色的草菇经过浸泡,不一会的工夫,颜色渐渐变白、外观渐渐“发胖”。

记者:这种透明液体是什么?

工人:漂白剂。

记者:加多加少有标准吗?

工人:没有

标准,我们已经有经验了。

工人告诉记者,生产食用菌罐头工艺、设备都非常简单,要想恢复菌子原来的面目,加原料是关键,加什么原料,加多少,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惊讶

添加标准是颜色好看

工人告诉记者,所谓的原料,就是焦亚硫酸钠等。记者看到,两名工人从池子里捞出滑子菇,这些滑子菇绝大部分菇头呈现褐色,有的已经霉变。工人拿出一袋焦亚硫酸钠稀释后,倒入一口大锅中,加水搅拌均匀,随后将滑子菇倒入锅中加热。

添加焦亚硫酸钠的标准是多少,一名女工表示,如果食用菌的成色差还要多加,直到颜色好看为止。

这时,工人拿着一根木棍在锅中搅动,锅中泛起一团白色的泡沫。过了一会儿,滑子菇原本褐色的伞状菇头变成了黄色,菇体颜色变得均匀透亮。随后,经过清洗等工序,4名工人围坐在操作台旁,修剪不规则和有瑕疵的滑子菇,然后,装入含有防腐剂的罐中。

没有经过任何检验程序,这些已是成品的滑子菇合格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女老板舒某的解释是:我们没有造假,这肯定是合格的。

记者了解到,该加工厂加工的食用菌品种有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子菇、猴头菇白蘑菇等,罐装和袋装的产品有10多种。

记者:产品在包装上打着“纯天然保鲜”,为什么还添加焦亚硫酸钠?

老板:现在都是这样生产的。

然而,一工人悄悄告诉记者,我们在加工时都会在里面添加漂白剂、防腐剂,这样不但可以保鲜,还能使菌菇变得更加雪白好看。

相关链接

国家对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钠和焦亚硫酸钠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产生影响。过量使用苯甲酸钠的主要原因是厂家为防止商品变质而加大了使用量。

焦亚硫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具有漂白、脱色、抗氧化和防腐作用,野山菌的保质期一般只有2、3天,而用焦亚硫酸钠浸泡后,保质期可长达2、3个月甚至更长,而颜色依然鲜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