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杏花岭区山庄头垃圾场触目惊心“垃圾猪”


每有垃圾车到来,都吸引着成群的垃圾猪。

垃圾场附近的山坡上,到处可见依山而挖的养猪山洞。

垃圾、垃圾猪、拾荒者令这个垃圾场热闹非凡。

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山庄头垃圾场,每当垃圾车到来之时,上千只猪便条件反射般地撒开腿,争先恐后地朝刚刚倾倒下的垃圾奔抢而去,同样的情形已持续了十年之久。这些依靠采食垃圾育肥的猪,先后被卖到省内以及内蒙古等地。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这样的猪肉,会导致肝脏、肾脏等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危害极大。更令人吃惊的是,由于执法部门权责不清、处罚力度不够、真假垃圾猪难以鉴别等,“垃圾猪”正在成为一个产业,通过层层关卡,源源不断送到百姓的餐桌上……

“太脏,我们从来不吃!”

3月6日,记者以购买猪、羊肉为名驱车前往垃圾场。过了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就看见道路两边的田间、地头挂满了红、白、绿、黑各色垃圾袋,不宽的柏油路上,不时有垃圾车呼啸而过。

拐过几个弯,“山庄头垃圾填埋场”进入眼帘,垃圾场内到处是烂菜、旧药、废纸、脏塑料、碎玻璃,一群垃圾猪在拱食,里边还夹杂着几只羊,空气里弥漫着酸酸的、令人作呕的馊臭味。环顾四周,依坡搭建着许多小屋,屋前有许多猪圈。垃圾场东头,几十头猪成群结队正往垃圾场方向走来,牧猪犬则恶狠狠地盯着前方,几名村民挥着鞭子徜徉其间。

为避免生疑,记者将车停在远处,径直向西边的一养殖户走去。“最近收猪是个啥行情?”该养殖户盯着看了很长时间,嘴里问了句“你是哪的?”

“我右玉的,年前就在这儿贩的猪,怎么,你不想卖?”记者提高了嗓音,做出要走的样子。

“这里的垃圾猪去偏关的多,右玉的客户少,你想买的话,毛重4.85元/斤,整头猪给你,我们不负责屠宰。”为了谈成这笔生意,养殖户边掏烟边自我介绍,并将手机号留下。

据该养殖户介绍,在这里养猪的,多数都是附近村民。在这里饲养一头猪与一头正常饲养的猪相比,成本微乎其微,只需要投入购买小猪崽的钱。“垃圾猪”不挑食,见啥吃啥,长得可快了,七八个月就能出栏。吃垃圾的猪个头大,肉肥,偏关等边远地区的人爱吃肥肉,每隔几个月,就有小贩主动找上门来收猪。市场上对“垃圾猪”能不能收购没有规定,销售时,只要给猪“洗个澡”就行,看不出来。

“别看我们养这么多猪,可从来不吃猪肉,太脏!”记者称先看看猪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该养殖户说,由于怕发生传染病,防疫站会免费发给防疫针,由养殖户给猪注射,你带大货车来了,过重就行了。说是说,但吃垃圾的猪羊病死是常事,前几天,有的养殖户死了十多头。

“我掏了钱,假如在路上被查住或进不了屠宰场怎么办?”该养殖户笑着说,垃圾猪也不是啥新鲜事,有十多年了,政府也下过通知,不让养,可每次都坚持不了几天,又都恢复啦。说实话,这些“垃圾猪”比我们的命都值钱,不让养,我们会联合起来和他们拼命。在路上,没有部门查,回去屠宰,每头多出20元的屠宰费,剩下个检验检疫章还不容易……

随后,记者又与几个“放猪倌”攀谈,得到同样的答案。为了拍摄镜头,记者暂时离开垃圾场,将车停在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附近,准备搭乘垃圾车再次前往。

半个钟头过后,终于有司机同意搭乘。就在环卫车倾倒垃圾的一刹那,散布于整个垃圾场的近千头猪、羊,条件反射般撒开腿,争先恐后地朝刚刚倾倒下的垃圾奔抢而去———尚未来得及“撤离”的环卫车顿时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待环卫车从蚂蚁般密集的猪羊群中晃晃悠悠“挤”出来时,那些猪羊俨然一副胜利的样子,埋头享受起了新来的“美味”。

据环卫车司机介绍,这些只是“垃圾猪大军”的一部分,目前饲养户超过200户,垃圾猪羊总数近7000只。为了防止混杂,饲养户都会将猪羊背上涂上色彩各异的颜料作为标记。因为每天运送垃圾的时间不同,饲养户将垃圾猪分成四个时间段,分批进食。

“垃圾猪”对人体危害极大

太原市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场本身是一个细菌滋生传播地,垃圾中的腐败物、杂品等含有大量病原体、病毒、寄生虫及虫卵,这些东西被猪食用后,一方面对猪本身不利,易引起多种疾病,同时病原体和重金属易在猪肉中存留,而这样的猪肉被人食用后,也容易引发流行病,尤其是一些在垃圾堆中的餐厨废弃物已受到铅、汞、镉等金属及有机化合物苯的污染,猪进食后,有害物质蓄积在猪的脂肪、肌肉等组织里,人食用这样的猪肉达到一定量后,就会导致肝脏、肾脏等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危害极大。

正是由于“垃圾猪”对人体危害极大,彻底取缔垃圾“牧场”,给“垃圾猪”断粮也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2004年,太原市政协委员温国强在一份提案中称:“环卫队的车辆一经过山庄头村时,村民就把车拦住,引导车辆往自己的地上倒,垃圾猪危害极大。”

2005年1月,省人大代表赵剑云在建议说,垃圾场附近曾由有关部门立过“未经允许,垃圾场严禁放牧”牌子,但是此牌形同虚设。“垃圾猪”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成为一个产业,越养越多。

“整治大军”不知谁为“帅”

太原市环卫局环卫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全太原市每天要产生2300吨生活垃圾,为了填埋垃圾,十多年前,太原市政府决定在杏花岭区山庄头村和迎泽区新沟村建两个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垃圾猪”也随之出现。前几年,为加强管理,管理人员曾拒绝“垃圾猪”进入垃圾填埋场,遭到村民的恐吓甚至殴打。去年11月,迎泽区新沟垃圾场附近建了一个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直接焚烧,新沟的“垃圾猪”明显减少。但发电厂现在处于调试期,日处理垃圾不过400吨,剩余的垃圾仍按原方式填埋,山庄头的“垃圾猪”因有“口粮”,很难消除。

太原市动检站副站长林世武解释说,动检站对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生猪,进行宰前和宰后检疫,如果检测时猪没有任何传染病,体内也没有寄生虫,就算合格。对垃圾场的“垃圾猪”,动检站从没搞过监测,也没有发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从检测角度,很难用肉眼分辨出哪种是“垃圾猪”,哪种是普通猪肉。

根据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垃圾是不允许作为饲料的。据了解,太原市畜牧局下设繁育改良站、饲料站等机构,对猪吃垃圾管理却没有管理机构。从职能角度看,至今,国家也没规定由畜牧局负责管理。

“我们只负责乱屠乱宰和非法个人屠宰场及私刻检疫章的管理,对垃圾猪没有管理职能。”太原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说,国家规定,猪应进入屠宰场定点屠宰,但农民自己食用的除外。在检查时,村民说宰猪是自己吃,检查人员就没办法检查。从目前看,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养垃圾猪的村民和中间的猪贩子具体怎么处罚。

随后记者依次联系了太原市工商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每个部门都说他们曾参与过整治垃圾猪,但并不知道究竟是由哪个部门组织的。

“每个部门看起来都能管,但实际上却都不能完全管。这就给垃圾猪的整治带来盲目性和不彻底性。”一位太原市政协委员建议说,解决垃圾猪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建立符合规范的封闭垃圾场,对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建立真正有效的管理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