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1] ,需要终身服药。当服用一种降压药单药治果不好时,采取服用两种降压药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又很麻烦,患者出现漏服忘服情况,那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则是不错的选择,如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等,那服用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注意事项你了解吗?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强强联合,降压效果好
如上所说,在临床上,当高血压患者只吃一种降压药无法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或者吃着吃着发现效果不如之前好了。这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议采取自由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自由联合用药即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进行治疗。降压效果得到了提升,但却因需要同时服药的种类和片数增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直接影响到降压效果。
单片复方制剂将两种降压药“强强联手”,“合二为一”,能减少服药数量,降压效果还比单药、自由联合用药更好[2] ,同时相互抵消单药产生的副作用。
以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单片复方制剂为例: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
比索洛尔作用于心脏和肾脏两个器官,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脏射血量来降低血压,氨氯地平则通过舒张动脉血管起到降压的作用。二者联合,一方面降压效果比单药更好[3] ,另一方面,比索洛尔在降压的同时可以减缓心率,抵消氨氯地平带来的心率加快副作用,为心血管提供更全面的保护[4] 。适合血压高伴心率增快、合并冠心病者。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
贝那普利可以增强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同时减轻它带来的水肿副作用。
服用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服药时间,合理使用降压药
合理使用降压药,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须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药,才能保持血压的稳定。擅自减量、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还可能诱发并发症或中风、心梗等急性意外事件。所以,千万不能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或者感觉自己没什么症状就擅自停药,用药调整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服药的时间上,可根据血压升高的时间段,对服药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降压药发挥最大功效。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每个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至关重要,有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从而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膳食,尤其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的钠盐应控制在6克以内[1] ;限制热量、油脂,尤其要减少动物油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同时要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当然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剧烈运动,尝试中等强度的运动,且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服用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注意事项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高血压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着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在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就已达到了27.9%,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年纪轻轻就有高血压的人也大有人在。对高血压人群来说,除了要积极监测血压,更要遵医嘱对症选药,规律服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24-56.
[2]Shirure PA, Tadvi NA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 Bisoprolol versus Amlodipine and Bisoprolol alone on blood pressure in stage-2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Health Sciences, 2012, 1(1):13-19.
[3]Shirure PA, Tadvi NA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 Bisoprolol versus Amlodipine and Bisoprolol alone on blood pressure in stage-2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Health Sciences, 2012, 1(1):13-19.
[4]Hostalek U 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a fixed-dose combination of bisoprolol and amlodipine: results of a cohort study with more than 10,000 patients. Cardiol Ther.2015;4(2):1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