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评论:急救费政府买单给医院吃了定心丸

这样的举措,不啻是给当地医院和医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救死扶伤的紧急时刻,能更多专注于疾病与生命本身,少受几分“钱”的干扰。

家人朋友遭遇意外或突发急病,你总希望医院能先救人、后办手续,莫谈钱;可惜,医生们大都不像电视剧里那般仁爱慈悲,总是冷静地要求“先去挂号、缴费”。

医院和医生们太冷酷?换位思考,恐怕你就不会这么说了。中国的各家公立医院,每年的收支账目中几乎都会存在一笔数目不小的“无主账单”,对于一些知名三甲医院,这笔无法收回的账单甚至是以百万元为单位计的。它们多半是由于无条件急救危重病人、收治了无力支付费用的贫困病人或是某些患者有意“逃单”而形成。

究竟有多少危重病人因为急救费用问题而被延误救治,又有多少医院因为年年贴补这笔欠账而心烦头痛,外人难知。但恐怕,绝对数目不会太小。否则,不会有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年初下发《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省市两级分级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为落实这一意见,最近河南省五部门联合推出了该省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办法》明确,对于五保户、贫困病人以及其他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一旦发生急危重伤病,产生的急救费用,由政府设立的疾病应急求助基金来买单支付。

这样的举措,不啻是给当地医院和医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救死扶伤的紧急时刻,能更多专注于疾病与生命本身,少受几分“钱”的干扰。

仁心仁术,一定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才可持续;否则,不论是医德精神还是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很容易成为人人都懂却无法落实的空谈,甚至还会让社会风气与道德底线因为种种恶例发生而不断被拉低。

急救费由政府买单,给医院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定的其实是远比贫病者更广大的世道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专项基金,有了实施办法,但具体到各个地方,恐怕还需要配套资金的核定,要有更具体的操作细则,才能真正进入医疗体系的运营实际,将对于急重病人的应急救助落到实处。这对于像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以及一些经济状况薄弱的省区,或者是对于那些外来病患占比极高的医疗资源高地城市来说,其实都不容易,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障碍需要去克服。政府财政资金必须用得其所,既为贫病者救急,又不能让无良之徒凿洞穿穴,如何将制度设计得完善、切实可行,还需要审慎考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