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健身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习惯,不论是力量训练、跑步、瑜伽还是高强度间歇训练,都在提升体能和改善体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错误的锻炼方式或姿势不当,也可能成为身体伤害的隐患,尤其是对腰椎的影响,常常被忽视。腰椎间盘突出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相关疾病。
腰椎间盘位于腰椎骨之间,起到缓冲震动和维持脊柱灵活性的作用。一旦在锻炼中用力不当或姿势错误,就可能使椎间盘受到异常压力,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痛、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许多健身爱好者在力量训练中追求负重突破,忽视动作规范,往往在深蹲、硬拉、仰卧起坐等训练中不经意间对腰椎造成了反复挤压,埋下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在健身过程中,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核心稳定性不足、动作控制力不强以及忽略热身与拉伸等细节。例如,深蹲时若骨盆前倾或腰部塌陷,就会导致腰椎受力不均;进行卷腹或仰卧起坐时,如果频繁屈曲腰椎,也会不断挤压椎间盘,加快退变进程。此外,过度拉伸腰部肌群或长期进行“反弓式”动作,也容易对椎间盘造成额外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健身时应注重姿势的准确性和动作的规范性。首先,进行任何负重训练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激活核心肌群,提升腰背部的稳定性。其次,在训练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腰背中立位,避免出现明显的前屈或过度伸展,必要时可使用腰带或护腰器具进行支撑。同时,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急于提升负重或训练频率。
在日常训练之外,强化核心稳定肌群,如腹横肌、多裂肌和骨盆底肌,有助于为腰椎提供更强的支撑,从源头减少腰部负担。每次训练结束后的拉伸放松也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减缓肌肉疲劳,还能缓解脊柱压力,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郑州京科保髋骨科医院长期关注运动人群的腰椎健康问题,倡导科学训练理念,联合运动康复、影像评估与临床诊疗三大体系,为健身人群提供腰椎功能监测、姿势评估与运动风险预防指导。医院特别提醒,健身应以身体安全为前提,避免因训练不当反而对身体造成损伤。
健身虽好,但不能忽略对腰椎的保护。只有以规范的动作、科学的计划和对身体信号的及时响应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强身健体”而非“运动伤身”,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守住脊柱健康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