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胃肠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有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睡眠障碍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消化系统黏膜病变,这此病变同时加重睡眠障碍,二者互为因果。提出在积极治疗胃肠疾病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促进疾病康复。
睡眠与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睡眠具有恢复机体功能的作用,如能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促进伤口愈合及疾病康复;反之,睡眠不足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机体疲乏,甚至情绪消沉,妨碍伤口愈合或导致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诱发溃疡病,甚至引发抑郁症。国内外学者对胃肠疾病与睡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笔者将其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胃肠道疾病护理提供参考。
1胃肠疾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胃肠疾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总体水平介于正常人群与失眠症患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睡眠倒错、嗜睡3种类型。造成睡眠障碍的因素可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
1.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被认为是干扰住院胃肠疾病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疼痛、腹泻、腹胀等是干扰患者睡眠的生理因素,这些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功能,促使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障碍的发生。因此,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或减轻患者症状,才能改善他们的睡眠。部分患者睡前进食过饱或饥饿,或者使用兴奋性药物,易导致失眠。如患者行胃镜检查前1d必须禁食12h,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1.2心理、社会因素
过分担心疾病的预后、病情反复、住院费用、学习工作以及家庭的问题是干扰睡眠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例如,结肠息肉患者担心是否会转化为结肠癌,胃肠疾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等。担忧或忧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机体活动增强,从而引起睡眠改变,如入睡较慢,浅睡眠时间相对增加,或者慢波睡眠及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减少,睡眠时段频繁更换及夜间醒来次数增加。
除了与上述住院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外,还有一类心理因素对睡眠影响较大,即焦虑、抑郁情绪。耿嘉蔚等对消化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消化科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呼吸内科、心内科等科室。冯国才报道难治性胃肠道疾病患者SCL9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