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属于压力性尿失禁,通常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对尿道括约肌或盆底肌肉的损伤导致。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肉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1、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与原因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多属于压力性尿失禁,特点是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这是因为手术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或破坏盆底肌肉的支撑功能,导致尿道关闭不全。手术可能影响支配尿道和膀胱的神经,进一步加重失禁症状。
2、盆底肌肉训练
盆底肌肉训练是改善尿失禁的首选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可以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改善控尿能力。常见训练方法包括凯格尔运动,每天坚持2-3次,每次10-15分钟,持续数周至数月可见效果。也可以借助生物反馈设备辅助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3、药物治疗
对于盆底训练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α受体激动剂如米多君,可增加尿道阻力;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可减少膀胱过度活动;以及雌激素局部应用,对女性患者有一定帮助。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
4、手术干预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尿失禁,可考虑手术干预。常见手术方式包括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膀胱颈悬吊术和尿道中段吊带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适用于重度尿失禁,通过植入人工装置模拟括约肌功能。膀胱颈悬吊术和尿道中段吊带术则通过增强尿道支撑力改善症状。手术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治疗,早期干预效果更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心态,逐步恢复控尿能力。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