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康复阶段(术后2周内)
康复原则:此期为手术后早期,手术部位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关节囊及肌肉、肌腱组织尚未愈合。康复治疗重点为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目标:减轻手术后疼痛、肿胀,术后2周髋周围无明显肿胀。早期进行肌力及活动度训练,以免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以静力训练为主,术后2周髋关节伸直正常,屈曲可达90°。
康复原则:此期皮肤已经愈合,关节囊及肌肉、肌腱术后3周已基本愈合。康复治疗重点为增加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康复目标:术后4周髋周肌力达到IV―V级,主动伸髋正常、屈髋达90°,被动屈髋达110°。非骨水泥假体患者的负重站立正常,步态基本正常(扶双拐)。
康复原则:此期为手术后中晚期,康复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尽量恢复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逐步恢复运动。
康复目标:术后6周髋周肌力达到V级,主动屈伸髋正常。术后8周步态正常,术后12周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能够进行适宜的运动。
(1)继续进行股四头肌、N绳肌和臀肌的皮筋抗阻肌力练习。使用髋部等长抗阻力训练仪进行髋周抗阻肌力练习,阻力根据患肢情况渐进性增加。抗阻功率自行车训练,角度训练;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2分钟/次,间隔10秒钟,5―10次/组,2―3组/日。跨步训练,包括前后、侧向跨步训练。20次/每组,组间休息1分钟,4―6组连续训练,2次/日。肌力较好后进行患侧单腿蹲起训练。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20―30次/组,组间间隔1分钟,2―4组/次,2次/日。
(2)继续进行髋关节主动屈伸训练,角度逐渐增加。术后8周主动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
(3)继续进行平衡及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患者术后6周开始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可以使用电脑平衡仪进行训练,训练难度由易到难。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患者逐渐弃拐进行训练。
(4)术后12周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关节活动度、髋周肌肉力量基本正常而逐渐恢复体育活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散步、游泳、自行车、高尔夫球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