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瘫的诊断标准
小儿脑瘫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诊断要点如下:,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第二,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第三,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例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和反射异常。第四,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需除外。
脑瘫看什么科室
脑瘫的患者往往是由于存在先天遗传性的因素或者后天继发性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的损伤,患者就会出现脑组织的发育异常。还有一些患者,如果存在脑出血,颅脑外伤,脑梗死等疾病,也容易使患者出现脑瘫,患者往往表现为智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肢体感觉异常,存在特殊的姿势和步态等症状。比如患者如果在围生期的时候出现了病毒的感染,或者受到电离辐射,接触了特殊的化学制剂,这些患者就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如果怀疑患者存在脑瘫,这些患者可以到神经内科就诊。
产检能查出脑瘫吗
新生儿出生之后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进行判断是否出现脑瘫,需要在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判断疾病症状,查看有无出现生长或行为动作发育异常,是否落于同龄儿童,才能够判断是否有脑瘫。产前检查不能查出是否患有脑瘫,产前可以通过B超检查观判断胎儿有无出现内脏畸形、染色体异常或器官畸形等,脑瘫是一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引发的疾病,在妊娠期间没有办法通过产检判断出来。如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四肢活动无力、行走困难、智力发育异常等各种问题,考虑是出现脑瘫,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确诊疾病后再对症治疗。
宝宝脑瘫怎么办
宝宝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脑损伤综合症,正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1、症状早发现,就医要及时宝宝会出现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部分脑瘫患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宝宝出现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等症状,以及体重持续不增。宝宝会变得非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属于正常。宝宝对噪音或体位改变很敏感,在给宝宝洗澡时不易将宝宝拳头掰开,家长常会发现宝宝不喜欢洗澡,当宝宝的脚触及浴盆边缘时,背部就会变得僵硬好像弓似的。宝宝运动发育落后:100天不能抬头;4个月后拇指向内收,手不能张开,5个月后不会伸手抓物;4~6个月不会笑,不认人,面貌异常;8个月不会坐;10个月不会爬;15个月不会走。如果宝宝存在以上某一种表现不一定就是患有脑瘫,但是如果宝宝存在上述多种表现,而且宝宝是早产儿,那就要考虑宝宝有脑瘫的可能,要尽早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