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点滴状、钱币状或环状红斑以及鳞屑等。而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疾病。
一、症状不同
1.点滴型副银屑病:皮损为直径2-4mm大小的点滴状红色丘疹或斑疹,密集而不融合,可广泛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伸侧,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
2.边缘型副银屑病:好发于颈、背及大腿内侧等部位,可表现为界限清楚、略高起的红斑,有时可见到细薄鳞屑,但一般不伴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3.落叶型副银屑病:常见于背部及头部,皮损为边界清晰的片状鳞屑性红色斑片,可以逐渐自行消退,但容易反复发作。
4.钱币型副银屑病:好发于颈部、前胸和肩部,典型皮损为散在的炎性息肉样隆起,表面有少许鳞屑,有些患者还可并发扁平苔藓样变。
5.环状稳定型副银屑病:好发于股外侧和小腿,皮损为稍高出正常肤色的圆形或多环形斑疹,其外围有一较窄的红晕,数目不定,常对称发生,无自觉症状。
二、病因不同
1.感染因素:细菌、真菌感染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如链球菌感染后可能会导致点滴型副银屑病的发生。
2.遗传因素:部分寻常型银屑病存在明显的家族发病史,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
三、治疗方式不同
1.药物治疗:点滴型副银屑病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出现明显不适感,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进行治疗。边缘型副银屑病、钱币型副银屑病、落叶型副银屑病则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氨蝶呤片、维A酸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2.物理疗法: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寻常型银屑病,可通过紫外线照射等方式缓解相关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抓挠患处,以免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并且要勤洗澡,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