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表皮过度增生、角化不全、颗粒层缺失和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等。这些特征可因病程阶段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诊断银屑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急性期,表皮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主要特点,表现为表皮增厚及表皮突伸长,部分区域可能出现表皮剥脱现象。由于角化不完全,可见角层内有未成熟细胞核残留。颗粒层经常明显变薄或完全缺失。真皮层中,乳头毛细血管显著扩张,伴随大量中性粒细胞及T细胞的浸润,尤其是脓疱型银屑病,可观察到角层内脓疱形成。随着病情缓解,病变区域的炎症会逐渐减轻,角质层、颗粒层结构恢复正常,血管扩张现象也逐渐减少。慢性期银屑病可表现出炎性细胞浸润的持续存在,有时还伴随色素异常。
临床上确诊银屑病需结合患者症状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建议根据病情轻重使用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膏、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和系统性药物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应注意护理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注重保湿;维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规律,有助于病情控制并减少复发。若出现皮损范围扩展、关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TAG:
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