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临床研究调查表明,仅凭一时经验医生很难精准查明股骨头坏死患者肌腱、韧带等组织及关节粘连程度,给治疗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因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总是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为帮助更多股骨头坏死患者疏通病灶结点,重建关节功能。
我院于7月7日至8日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医院张昊华主任、上海同济医院龚邦东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463医院的王法、李心欣主任与我院保髋专家们就《微创新技术与关节功能重建新进展》共同进行学术研讨。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本次会议的特色,本次会议继续关注微创新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微创新技术在解除患者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重建已经缺失的髋关节功能。会后专家将联合会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微创针镜技术—快速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会议上,专家们就股骨头坏死微创新技术和关节功能重建进展等方面开展了激烈地讨论,对治疗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临床经验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基于对大量临床病例总结,张昊华主任表示对于创伤类的股骨头坏死,多因髋部受伤后引起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以及没有骨折脱位的髋部软组织损伤。其中,由股骨颈骨折而发展成股骨头坏死者为多见,约占股骨头颈骨折的30%左右。导致髋部活动受限,特别是旋转活动受限,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微创技术如微创针镜技术以独特的理论和优势在诊疗过程中不破坏整体结构,仅有微细组织结构改变,是毫针和开刀手术无法替代的新技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及多项专利医疗器械。实现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并行使用,达到关节内外同步治疗。是目前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中的一项现实适用技术。
医院孙平院长就《微创技术对于关节功能重建及预防策略》开展了分享,指出强调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应防患于未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大限度挽救关节功能,贻误时机是导致关节毁损的主要罪魁祸首。只要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发展情况,精准检查、对症融通,采用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实现临床康复!微创针镜能够在可视环境下,清楚看到关节粘连部位及程度,对于松解粘连组织意义重大,这一点是药物及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这也是微创针镜技术被称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新希望
可视血堵融通术—关节功能恢复关键
中国人民解放军463医院李心欣主任在《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方向探讨》报告中表示股骨头坏死疾病会导致髋关节、膝关节、大腿内侧酸痛为主,急性期关节疼痛明显加重,伴髋关节活动受限及跛行,严重行走困难,或丧失劳动能力,患肢明显肌肉萎缩,关节肿胀。当前微创手术是高科技带来的医学革命!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可视血堵融通术结合血液净化综合治疗是建立在超导可视血循分析仪基础上的一种微创新技术。针对血管堵塞的具体原因(血管硬化、炎性物质压迫神经导致血管壁变窄等)以及堵塞程度进行对症融通。靶向介入排出和清理股骨头骨内高压、积液、炎性物质,以恢复股骨头血运畅通、恢复髋关节功能、避免股骨头塌陷为“保髋”治疗的方法。
微创技术与传统人工置换术分析对比
龚邦东教授在《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中介绍了微创手术对于传统人工置换术有哪些优势?
安全性:通过可视化操作,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插管介入堵塞的动脉内,灌注扩张血管、溶栓及低渗性药物,溶解脂肪栓子、中性类脂质球联合栓子等,打通闭塞的血管,恢复了血供,促进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的爬行替代,促进坏死股骨头的自我修复功能,减少了治疗的危险性、提高了成功率。
微创性:进行微创清理髋关节腔内的肉芽、硬化骨、纤维等增生组织以及积液和炎性物质,给予软骨层表面毛细血管床以恢复的空间,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面,修复股骨头,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
高效性:股骨头坏病因在于导入股骨头三根主要动脉血管出现堵塞所致,从这一原理入手,通过股动脉穿刺,靶向直达病灶,对症疏通堵塞血管,迅速解除疾苦,缩短病程。
传统人工置换方法则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仅适用于65岁以上的重症患者。人工置换后的股骨头只有10到15年的使用寿命,但是真正使用下来下沉速度也会更快,所以很多人在术后由于材料问题不得不“二进宫”进行修正。王法主任建议对于塌陷时间短,塌陷部位局限,塌陷程度不严重的患者,建议进行“保髋治疗”。
会议上,沈阳保髋医院李科主任、史东主任对医院康复保健医学基本模式和核心领域进行了全面专业的交流分享。对于出院患者,将安排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节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
之后,在一片掌声中“微创技术与关节功能重建研讨会”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的召开推动国内骨科医疗同道之间的交流,必将进一步的促进我院骨科微创技术领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增强我院骨科在同行中的领先地位,对我院骨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将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