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或肺脓肿的肺大疱多见于婴幼儿,有单例或多例。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的病例是独特的,同时没有明显的肺气肿。继发于肺气肿的患者通常是多发性的,除大疱外还有许多囊泡。
肺大泡的壁非常薄,由来自肺泡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或者它们可能只是纤维膜。肺泡不断扩大,占据一侧胸腔,压迫邻近肺组织,甚至将纵隔推向对侧,形成张力性气胸。如果肺泡内的压力增加并破裂进入胸膜腔,则形成的大泡壁的一部分由胸膜组成,这样形成的大泡称为胸膜下大泡。此外,一些大囊泡体积较小,常在肺叶边缘形成一串珠子,临床上称为肺囊泡,常与大泡共存。不管是大泡还是小泡,破了就会产生所谓的
据专家介绍,一般继发于支气管炎性病变,如肺炎、肺气肿和肺结核。由于炎性病变,小支气管黏膜发生水肿,造成管腔局部阻塞和瓣膜效应,肺泡内压力增高,空气可进入肺泡,不易排出。
临床上,出现呼吸窘迫、感染、出血的患者是手术指征。手术切除大疱可使受压的肺组织募集,增加呼吸面积,消除肺内旁路,增加动脉氧分压,降低气道阻力,增加通气量,改善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对于双侧水疱,需要手术时,应先切除较严重的一侧,必要时应在6个月后对另一侧进行手术。大疱性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可采用胸腔穿刺、闭合胸腔等非手术治疗,但反复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必须手术治疗。
肺大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应手术治疗。由肺气肿引起的肺水泡不太可能自行消失。压迫肺部的肺大泡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因此,必须及早手术去除水疱以减轻对肺组织的压力。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同时患有肺心病的患者没有手术禁忌症。手术切除水疱后,心力衰竭迅速好转。呼吸功能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