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不是大号感冒,一周后或引发病毒性肺炎!5个症状需就医!

沈阳哮喘病医院

快速传播,致使人群大面积感染,感染后所出现的各种病症,引发了不少人对于新冠奥密克戎病毒新的担忧。部分观点称它是“大号感冒”,可能对身体伤害不大。

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依然集中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高龄人群。高传播、低毒力的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但依然不能视作“大号感冒”。

大家往往把感冒和流感有所混淆,实际上是把新冠和流感进行比较。感冒症状很轻,但是流感不一样,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会有症状,比如发烧、咳嗽,严重的有肺炎,而且根据病毒不一样,致病性也不同。新冠病毒跟流感来比,即便是有一部分会出现一些病毒性肺炎,并不是都会到“白肺”程度,经过治疗也会很快好转会痊愈。

大量病人的重症确实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人群。病毒性肺炎简单来讲就是新冠病毒侵犯了肺,在肺内引起了炎症。特点往往在感染后一周,在影像学上显示特征性,即双肺弥漫性毛玻璃影。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危重症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需要俯卧位机械通气,甚至发生病毒引起的休克。发展到重症时,病人生存机会较小,目前比较受认可的是俯卧位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而全程接种疫苗、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做好血氧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侧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得到较好的引流。

俯卧位虽然通气会改善,但胸廓阻力会增高,胸廓压着舒适度并不好,有的人会觉得更喘不上气。特别是对于有脊柱问题的一些老年人并不合适,在临床应用更多的也是在机械通气辅助下,科学地达到一个“有血也有氧”,有效改善血氧的呼吸支持方式。

只要有呼吸急促、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氧,必要时要及时就医,并不建议自行居家进行十几个小时的俯卧位通气。

哪些患者可考虑进行俯卧位通气?

1、所有类型的病毒性肺炎患者。

2、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

3、顽固性低氧血症且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的患者。

4、清醒俯卧位患者要求处于清醒状态且意识清楚,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能够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救,且能耐受体位改变的患者。

5个症状提示肺部感染要就医

1、发热或低体温

发热是感染性疾病极常见的症状。不过,有些重症肺炎或老年人肺炎往往无发热,反而表现为低体温,要特别注意。

2、精神萎靡、嗜睡

出现神志不清、或者嘴唇发紫、下肢浮肿等体征。

3、胸痛

发热、咳嗽咳痰,同时伴有胸痛症状,说明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4、呼吸困难

常见肺源性病因,也有心源性等其他病因。和胸痛一样,呼吸困难的出现也在提示肺部感染及肺炎。

5、咯血

多由支气管及肺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这可能是支气管及肺受损的表现。

温馨提示:当前四个症状全部出现,还伴有咯血现象时,要考虑到肺炎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咳嗽变异型哮喘,肺间质疾病(纤维化),慢性咳嗽,咽炎,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各种发热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效果显著、疗效突出,受到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好评。

擅长:采用国家专利技术规范治疗哮喘、支气管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心病、慢阻肺、肺大泡等呼吸疾病,以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无副作用、复发率低,快速康复深受患者欢迎。

擅长:呼吸系统的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梗死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且造诣颇深,并总结出一整套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常规,临床上应用于呼吸系统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