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咬指甲的孩子
大约有30%的7-10岁儿童和45%的青少年有咬指甲的习惯。如果这种行为过于严重,会造成手指皮肤和指甲的损坏,继发各种真菌细菌感染。有的孩子甲床被破坏,指甲变形,终身不能恢复。尽管大多数并不需要太刻意纠正,过了那段时间自然就不咬了。可是在少数孩子,这种习惯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固着到成年以后。我亲眼见到过一个年近五旬的成功人士,坐在主席台上也会时不时咬一下指甲。
门诊经常能遇到因为双手指尖脱屑、甲刺和皮肤破损来就诊的孩子。稍有经验的医生会注意到锯齿状的甲缘,这是被啃咬的痕迹。皮肤破损的指尖对疼痛非常敏感,经常能看到新旧伤痕并存。如果问一句,平时咬手吗?答案通常是肯定的。
根据教科书上的定义,咬甲癖是在紧张、压力、饥饿或无聊状态下啃咬指甲的习惯性行为。有时也是心理或情绪失控的症状。这应该是一种强迫性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患者有时无法或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人在口欲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造成的。
皮肤科医生在完成诊断和上述发病原因的解释之后,几乎没有作为,因为行为习惯的矫正显然超出了我们的工作范畴。不过,那段时间我恰好在准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对行为治疗的理论一知半解而又跃跃欲试,所以每每遇到这样的病人都要多问几句,试图寻找一些具体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在我遇到的小病人中,咬甲癖的孩子大多是活泼好动的,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紧张、压力,家长也大多认为没有给孩子施加压力,大部分孩子家庭环境正常,父母没有离异或经常争吵。与同伴相处也正常,没有特别不合群。所以我一度对该病的成因非常困惑。只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可能有多动症,他在进入我诊室后的一分钟以内,合上了打印机的盖子,拔掉连线,把椅子转了5圈。他的奶奶和外婆一直在试图阻止他,无奈那孩子眼疾手快,又发现了洗手池边上的洗手液,挤了不少在池子里,再打开水龙头,用手在里面搅动起来。孩子奶奶把他抱到椅子上坐下,他仍然一刻不停的扭动身体,咬手。
不到半分钟,孩子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关掉了我的电脑。后,奶奶不得不抱着他看病,同时外婆还要在一旁协助看管他的双手双脚。后,我让两位老人不要制止他,想看看这孩子究竟能如何折腾,结果他在玩了我的听诊器和印章之后,又爬到了窗边的小柜子上,我们不得不制止了他。后来,我介绍他去儿童医院心理科梅教授那里就诊,因为她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专家。
一个月后随访,奶奶告诉我,孩子已经确诊多动症,并服药治疗,目前刚开始有些改善。这个小病人毕竟只是个案,除此之外,大部分咬甲癖的孩子,其他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都没有异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的行为,又怎样才能有效的矫正这种行为呢?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六岁的儿子麦兜上小学了,由于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表达也很清晰,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上小学一个月后,我发现他的手指甲好久没有剪过了,以前每周都要剪的,近怎么没长?仔细一看,那双小手每个指尖都是伤痕累累,指甲边缘也是参差不齐。
“这是您自己咬的吗?”我忍不住问。
儿子默默的点点头。
我说:“手都咬破了,疼痛不疼啊?”
“疼,可是我咬疼了才知道”儿子一脸委屈的看着我说。
“一般都什么时候咬的呀?上课还是下课?”我把儿子抱到腿上,故作镇静地继续问。
“上课。”
“为什么要咬手呢?您看咬破了很疼,还容易感染细菌,小手会烂掉的,妈妈看过很多这样的小朋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是故意的。不过上课真的很无聊,要一直坐着,不像幼儿园可以自己到处跑。”儿子好像真的很委屈。
“哦,老师讲的您都听懂了吗?”问这个话的时候,我心里在想,上学前那个暑假,外公就买了一年级的教材,大致教了些,儿子确实都会。是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会了就更不想听讲了?
“听懂了,老师要讲好几遍,真的很无聊。”
“无聊”,从一个六岁孩子嘴里说出来着实让人惊讶,“哦,是有点。那您要是听懂了,咱们带本课外书去看好不好?”
“老师不准!老师说上课必须坐好听讲,不准做其他事情。”
“那老师有没有发现您咬手呢?”
“没有。”
“您看您的小手被咬得多可怜,这样下去可能以后都不长指甲了,手指头烂了怎么办?不能玩积木了。”
“我也不想,可是忍不住……”
“妈妈帮您改掉这个习惯好不好?”
儿子使劲点了点头,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波三折长达半年的努力。
第二天上学前,我再三叮嘱儿子,上课无聊的时候可以背课文,或者在笔记本上写字、画画,如果无意识间咬了手,发现了就赶快停下来。随即我又跑到学校当面跟班主任老师讲了儿子的情况,希望老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和鼓励,一起帮助孩子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期。老师表示,小学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正常的,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和鼓励,用其他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坏习惯会慢慢被忘掉的。此后,每隔两三天我们就会通过QQ或者短信交流一次。还有几次是接孩子或是家长会的时候当面沟通的。
事实证明,老师的表扬或鼓励效果远远胜过家长。庆幸孩子遇到一个好老师,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非常有办法。
开始一两周,我每天上学前都提醒孩子,放学后也要看看孩子的手。似乎有些好转,原来咬破的皮肤开始结痂愈合。儿子经常告诉我,今天苏老师表扬我了,今天苏老师带我去别的班参加观摩课了,今天我帮老师发作业本了,今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得了10分……他开始适应小学生的状态了。我心里正高兴呢,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一个月孩子的手又咬得伤痕累累。
到底是为什么呢?孩子在家里很正常,我仔细观察过,他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的时候从来不咬手。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也很正常,积极回答问题,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相处也很融洽。我也很迷茫,找到我的心理学老师,带儿子做了一次沙盘游戏。儿子饶有兴致地摆了满满一盘,列队的士兵、恐龙和各种动物。老师说孩子很聪明,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我似乎放心一些,但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回家以后我跟儿子商量,每天上学前用创可贴帮他把手指头缠起来,这样就咬不到了,咬到创可贴也能提醒他停止这种行为。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儿子自己也非常想改,非常愿意配合的前提下。于是,每天早上我帮他把一个个小手指缠好,放学回来再拆开。3周过去了,皮肤已经完全愈合,并且长出新的指甲。我和儿子都很高兴,以为战斗胜利了,还小小的庆祝了一下。
此后一个月都很正常,我觉得儿子已经改掉咬手的习惯了。一天我出差回来,很晚,儿子已经睡了。我轻轻走进他的房间,帮他把手放进被子里,却突然发现儿子的左手大拇指皮肤好几处被咬伤,结着血痂。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痛啊!第二天是周末,我安排了一次全家人的郊游,我们看黑天鹅在湖中畅游,看蚂蚁搬家,在沙地里建筑各种城堡,傍晚我们还一起烧烤。
大家玩得很开心,我注意观察孩子没有任何异常,而且一整天都没有咬手。问题还是出在学校,我更加肯定了孩子对小学生活适应不良的推测。在幼儿园的时候,儿子因为长得可爱,又会弹钢琴、唱歌一直备受老师同学的关注。他从三岁半开始就是幼儿园的小主持人,时不时还有小女孩儿跑过来抱着他说“麦兜我要嫁给您!”有一次他生病痊愈以后去幼儿园,全班小朋友都自发的齐声大叫“麦兜!麦兜!”看得出来他很受欢迎。但是上小学以后,到了一个新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明显减弱的被关注度,小朋友不适应了。
实际上,人不可能永远是红花,得要甘当绿叶的心态。可是怎样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呢?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教育孩子要谦让,行动上却总是事事以他们为中心,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每个孩子都习惯了作为中心被宠爱,进入同龄群体后自然就不舒服、不适应。
我琢磨着还是要多让孩子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在玩耍中自己去感受。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我连续组织了好几次孩子们的活动。首先是跟儿子一起筹备了新年音乐会,我们邀请了8个小朋友,通知大致的时间,并邀请他们准备节目。我们还准备了很多小礼物和美食。音乐会开得很成功,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直到晚饭后还依依不舍。儿子学会了在别人表演节目的时候安静的欣赏,之后报以真诚地掌声。一次又一次,我欣喜的发现儿子的进步,他渐渐明白了一些规则,尊重别人,适当妥协……
儿子越来越适应小学生活了,他开始回来讲一些好玩的事情,说体育课的游戏,展示美术课的手工,也说同桌的女同学。他的小手好了不少,但是指甲依旧不需要剪,因为都被他咬掉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除了咬指甲,孩子一切正常。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还是决定试试行为,简言之,就是当不良行为发生时给予惩罚,而行为消退时给予奖励,以奖励为主,目的是终消退这种行为。但是这个奖励,也就是刺激物,必须是孩子非常渴望非常喜欢的东西。正好,那阵子儿子痴迷于斗龙战士,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可以合体的六大战神。
于是,我跟儿子商量,如果他坚持一周不咬手,就奖励他一个战神,如果第二周咬手了就得把他的战利品还回来。只要坚持六周不咬,攒齐六大战神就可以合体了。儿子忽闪着大眼睛满怀期待的答应了。当然,终我们胜利了,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还清晰的记得儿子拿到个战利品时欣喜若狂的表情,也记得他因为犯规被迫交还奖品时沮丧的眼神。六大战神合体那天,不,是随后好几天,儿子都爱不释手,如数家珍般介绍它们的武器和绝世神功。我为孩子改掉坏习惯高兴,更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高兴。如今,儿子已经7岁半了,再没有咬过手,已经完全是个快乐的小学生了。
在门诊,仍然时常能遇到这样的孩子,我都会向家长建议一些具体可行的做法,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行为在儿童皮肤行为症的治疗中是非常有效的。不一定非去专业的心理门诊,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恰当的方法,您和您的孩子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