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超声表现

上海曹安医院

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而且容易发生在肝脏部位。由于肝脏部位是全身血液转运器官,如果发生肿瘤的话,很容易产生转移,造成全身的感染。所以,我们对于肝脏血管瘤应该有一定的治疗手段控制。在临床上血管瘤的检查,一般通过超声检查。那么,血管瘤超声表现是怎样的呢?

1、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单发占68.8%,多发占31.2%,高分辨实时超声广泛应用以来,肝脏血管瘤发病率增高,特别是中、小血管瘤发现率增多。

⑴肝脏小血管瘤(直径&3cm=:超声表现:①显示相对强回声结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有间隔,触之稍韧,含纤维组织较多,临床上多见。

②低回声结节,轮廓不甚明确,边界可辨认,挤压可缩小。③混合型:低回声伴有明确的边界,后壁回声增强,内部散在粗光点。病理证实的230个血管瘤中,强回声占79.6%,低回声11.7%,混合回声8.7%。Hisa在5年中对180000例上腹部检查发现血管瘤118个,80%典型强回声,瘤体积较大时中心可出现透声区,病灶>4cm,倾向于混合性回声。

⑵中等大肝血管瘤:回声相对增强,边缘不整,边界清楚,其间多有网状或蜂窝状低密度透声区,触之柔软有弹性,肿瘤切面为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血窦间为纤维分割。

上述两型血管瘤除瘤灶部位外,其他肝区结构正常,透声性好,血管纹理清楚而不同于小肝癌或亚临床肝癌。

⑶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呈实质性不均匀强回声条索,斑片与形态不规则的大小不得不等的液性及混杂,从图像难和肝癌鉴别,有外国专家认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图像有变化快的特征,可能与瘤体内血管血窦的破裂出血,纤维化反复发生,血窦被纤维组织分割,其间又有血管和小胆管形成有关。

Bruneton发现弥漫性血管瘤可有钙化、血管图像与病理的关系,强回声瘤体纤维增生,纤维间隔和纤维化突出,低回声含多量不凝固暗红色血液,大小不等扩张的血窦,有囊性多房改变,窦间有致密网状分割,在低回声中呈散在光点,透声好,后方增强;混合型瘤体有包膜,间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伴纤维结节。肝血管瘤多普勒探查,脉冲式未收到血流频谱,连续多普勒2/5病例听到明显血流声。彩超显示血管瘤内部及周围除肝区原有门静脉、肝静脉外无明显增多的动脉血流,血管瘤内部由于静脉血窦的扩张流速甚慢,通常彩色显示困难。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肾间质发生,肿瘤由不等量的平滑肌、血管、脂肪组成。超声图像为密集的强光团,不伴声影,常发生在肾皮质或髓质,边界轮廓清楚,肿瘤内可出血,反复发生形成或洋葱图像为其中特征,有助于鉴别。

以上内容就是对血管瘤的超声诊断的。由于血管瘤具有特征性组织学表现,超声对血管瘤极其敏感是检查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但临床上往往因低回声型难与肝癌鉴别而误诊,如能更细致的检查,仔细的辨别,既可以减少病人的精神压力,也可以使超声的诊断率符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婴幼儿血管瘤、成人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淋巴管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KTS综合症、KM综合症、卡梅综合症、肝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微创治疗各种疑难血管瘤脉管畸形等疾病。

擅长:婴幼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鲜红斑痣,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KTS综合征,KMS综合征,Sturge-Weber Syudrome综合征,CM-AVM综合征,FAVA综合征。临床经验丰富,颇受患者的好评。

擅长:治疗各类血管瘤、脉管畸形:如成人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等。尤其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急诊外科、创伤外科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