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作性面部神经疼痛,患者常常描述为“刀割”“放电”或“针刺”般的感觉,来得突然、痛感强烈,即便只是在刷牙、吃饭、说话时轻微触碰面部,也可能引发剧烈疼痛。
上海瑞椿医院面神经科张国芳主任指出,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多与面部神经受到压迫、炎症刺激或功能障碍相关,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和心理状态。一些患者长期依赖药物控制,效果逐渐减弱,甚至引发其他不适。
张主任介绍说:“对于这类疾病,单纯止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需要结合神经结构状态进行针对性干预。”在临床诊疗中,张主任倾向于采取“超微创定向修复”方式,通过清晰定位病变位置,配合微创技术,实现对神经压迫区域的缓解和功能修复。
具体而言,该方法先通过面神经深层检测系统,对三叉神经的不同分支进行分层分型评估,结合面部影像资料,明确神经受压部位、黏连情况和功能状态。在精准掌握病变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修复路径。
治疗过程中,通过一个针孔大小的通道,利用1mm智能修复针直达病变区域,精准剥离神经与血管、结缔组织之间的黏连。同时辅以高活性蛋白因子的局部注射,为神经纤维的修复提供支持。整个过程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干扰较小,创口微小,大部分患者术后不需要住院观察。
张主任强调,三叉神经痛的干预不应一概而论,不同患者的神经状态、病程长短、发作频率等情况各有不同,治疗前必须进行系统评估,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处理。
除了治疗技术的应用,上海瑞椿医院面神经科还注重术前术后的随访与康复指导,包括生活中对诱发因素的规避、饮食调理建议、面部神经功能训练等,为改善疗效、降低复发率提供支持。
张国芳主任建议,一旦出现反复的面部疼痛,尤其是电击样或针刺感,应及时就诊排查,明确诊断。过度依赖止痛药只会掩盖症状,延误更有效的处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