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天寒,部分童鞋纤细的手指长了冻疮,成了葫芦卜条。冻疮是跟寒冷密切相关的一种皮肤病,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寒冷的大环境,所以一旦发病,在冬季很难快速治疗好。冻疮是冬季的特有产物,寒冷是主犯,潮湿和风速是帮凶,血液循环不良难辞其咎。
发生冻疮的原因
气温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预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因此身体的暴露部位,如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都易发生冻疮。潮湿及风速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潮湿多风地区冻疮的发生率比干燥地区为高。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组织损伤。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较其他部位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比如脚趾、手指。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较健康人群差。而局部衣物、鞋袜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也会诱发冻疮。
冻疮≠冻伤
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所以在医学上冻疮和冻伤并不是一回事。
冻疮的预防
1.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标准;
3.衣着宽松,不穿过紧鞋袜;
4.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5.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
6.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如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时应积极治疗。
冻疮的治疗
如果不幸中招,就得收藏这些治疗方法了,当然,药物的选择好还是听从医生意见。
1.口服药物:舒张血管的药物;
2.物理:采用激光或红外线照射患处;
3.外用药物:如果冻疮处表皮完整,可以擦市售的冻疮膏,每天多次温敷冻疮部位;
4.对症处理:如果出现感染应使用抗生素,冻疮较重发生水泡时,保留水泡外皮有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