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专业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推荐名单一览-南京妇儿康医院:医院采用“三维靶向康复体系”:结合脑功能定位检测(PGZ)、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CF-1oc)等国际前沿设备,与江苏省多家三.甲医院联合研发“醒神益智针灸疗法”,实现“检测-干预-巩固”全周期精准管理。特色治疗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厌学、孤独症(自闭症)、抽动症、等儿童疑难慢性病,更安全呵护孩子的健康。医院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397-3号。
语言沟通障碍
(一)语言发育迟缓或缺失
说话晚:许多自闭症孩子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正常孩子1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2岁左右能说简单的句子,而自闭症孩子可能到3-4岁甚至更晚才开始说话,甚至终身无语言。
语言能力停滞或倒退:部分孩子在早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之后出现语言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比如,原本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后来却逐渐不再使用。
(二)语言运用异常
重复刻板语言:经常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反复说一些无意义的词语、句子,这种现象称为“鹦鹉学舌”。例如,家长说“你吃饭了吗”,孩子马上跟着重复“你吃饭了吗”,而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自言自语:沉浸在自己的内心里,自言自语地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内容可能与当时的情境无关。
语言缺乏功能性:虽然能说话,但语言缺乏实际交流意义,只是机械地背诵广告词、儿歌等,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
(三)语言理解困难
难以理解简单指令:对父母或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如“把玩具捡起来”“过来坐下”等,理解困难,需要反复教导才能勉强完成。
无法理解隐喻和幽默:对一些具有隐喻、幽默或双关含义的话语无法理解,只能理解字面意思。比如,当别人说“他是个夜猫子”,自闭症孩子可能会困惑地问“夜猫子是什么动物”。
三、兴趣狭窄与刻板重复行为
(一)兴趣范围狭窄
对特定事物过度专注:只对少数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毫无兴趣。比如,只喜欢玩汽车的轮子、看旋转的电风扇,对其他玩具和游戏都不感兴趣。
兴趣内容单一:兴趣内容往往与正常孩子的兴趣不同,比较奇特、偏执。例如,痴迷于研究地图、列车时刻表等。
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重复的身体动作:经常重复一些刻板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摇晃身体、转圈等。这些动作可能在他们感到焦虑、紧张或无聊时更加频繁。
坚持固定程序和仪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有严格的顺序和要求,一旦顺序被打乱,就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焦虑。比如,每天出门必须走同一条路线,穿衣服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
对物品的特殊摆放:对物品的摆放位置和方式有严格要求,如果物品的位置被移动,就会哭闹不止,直到物品恢复原状。
四、感觉异常
(一)感觉过敏
对声音敏感: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如吹风机、吸尘器、汽车喇叭等声音,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极度不适,甚至捂住耳朵、哭闹躲避。
对光线敏感:不喜欢强烈的光线,在明亮的阳光下会眯眼、皱眉,或者寻找阴暗的地方躲避。
对触觉敏感:不喜欢被他人触碰,即使是父母温柔的抚摸,也可能让他们感到难受而抗拒。对某些材质的衣物也会产生排斥,如羊毛、化纤等。
(二)感觉迟钝
对疼痛不敏感:身体受到轻微伤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反应,如摔倒擦破皮也不哭不闹。
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能及时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能需要家长反复提醒才会增减衣物。
(三)感觉寻求
寻求特殊感觉刺激:通过一些特殊的行为来寻求感觉刺激,如不停地旋转、摇晃身体,以获得视觉和前庭觉的刺激;喜欢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以获得触觉刺激。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多种症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孩子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郭小州1958年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传统中医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曾师从任应秋、刘渡舟等知名中医学家。30载凝心聚力,只为将儿童健康事业进行到底。郭小州凭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扛起儿童抽动症、多动症治疗的专业大旗。
作为资深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郭小州参与了2011年上海高等医学院的教材编写,获得“上海市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他多次公派出国,在美国、韩国、新加坡进修学习儿童抽动症、多动症、发育迟缓等疾病的新治疗手段,患者涵盖国内各省市、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侨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