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滴药的护理:
1、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用屏风遮挡。避免过多暴露患者,防止受凉。
2、室温保持在20-26°C左右,灌肠液温度应在38-40°C左右。
3、液面距肛门的距离为30cm左右,药液滴速宜慢(60-70滴/分)
4、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如出现腹痛、头晕、出汗等,应立即停止灌肠。
5、滴药后,让患者膝胸位20分钟左右,使药物作用更充分,然后改为仰卧位。
(二)中药坐浴的护理
1、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用屏风遮挡。
2、消毒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以浴盆的1/2满为宜,将温度调至43-46℃,2~3次/d,20-30min/次,如水温下降应补充热水加温。
3、嘱病人排便后坐入盆内浸泡20-30分钟,擦干臀部,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换药,整理用物。如用中药坐浴,应先洗后熏。
4、坐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腹痛、头晕、出汗等,应立即停止坐浴。
5、女患者经期或阴道出血、妊娠后期、盆腔器官急性炎症期禁忌用坐浴。
(三)清洁灌肠的护理
1、核对医嘱及患者,注意操作环境隐蔽,室温适宜。
2、配置灌肠液,温度39-41℃,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3、液面距肛门距离为40-60cm,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次用肥皂水灌肠,排便后,再用生理盐水灌肠,至排出液清洁无粪块为止。
4、灌肠过程中如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腹痛等,应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5、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者不宜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