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七医院精神心理专科

(南昌二七脑病医院)

南昌精神病医院

南昌市精神病医院医联体

二七发育行为专科

南昌二七医院精神科-快乐的人也会得抑郁,关于抑郁症的10个真相

南昌二七医院精神心理专科

微博上有一个ID为走饭的网友,2012年曾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段话: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这大概是网络对于抑郁症比较早的记录。11年过去了,这一条微博下面已经有100多万的留言,14万的赞,每天依然有大量的拥入的粉丝来留言。

近来越来越多的明星也自曝曾经得过抑郁症,带给我们快乐的演员们,公众面前如此快乐的人,原来也被抑郁困扰。

抑郁真的可能找上每一个人,而我们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却还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抑郁症的10个真相。

01抑郁症是像感冒一样的疾病,而不仅仅是情绪发作

对于抑郁症而言,低落、不开心,只是疾病下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已。

就好像感冒,我们往往会出现咳嗽、流涕的症状,而这只是我们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之后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已。

会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症状,比如失眠或者嗜睡,暴躁、焦虑、头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可怕的是忽视了这些身体的提醒。

02仅靠抑郁量表不能诊断抑郁症

目前所有(正式)抑郁自测量表所评估的,都是「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近一周或者近两周你的情绪、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郁状态」。

但凡经历考研失败、恋爱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当下,不少人会产生「我不好,我很糟糕,未来没希望」这样的念头。

一旦经历一个阶段的调整之后,这个重要的事件过去、压力消失了,抑郁状态也将烟消云散。

03乐观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爱笑」「乐观」并不能保护一个人不得抑郁症。目前没有研究发现,笑或者乐观的人更少得抑郁。

本质上,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和生理基础,任何人都有得抑郁症的可能性。

另外,抑郁症往往只有处在发作期,它的种种症状才会显示出来。

我们似乎可以认为:生性乐观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郁症,在抑郁发作期间,她将暂时变得不再乐观。

04抑郁症可能会伴随一生,但也可以和它和平相处

抑郁症的确容易复发。

根据一项15年的队列研究,抑郁症的终身复发率高达80%,头五年未曾复发的痊愈患者,在之后的十年里也有50%出现复发。

但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一直处于抑郁状态中,而是会有抑郁发作阶段。就好像一颗坏掉的牙齿,时不时会痛起来。

05抑郁症可以不吃药,但不能不治疗

确诊抑郁症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经济状况,建议接受心理治疗、服药或者在服药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

如果实在不想吃药,可以勇敢地把这个顾虑表达出来,或许还能告诉你一些服药之外的治疗选项,比如经颅磁刺激、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等等。

总之,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唯独不建议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变治疗方案,等它自己好。

06抑郁症的确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患上抑郁症,自杀的风险的确会变高,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想自杀。

有数据显示,至少60%曾经尝试自杀的人,是心境障碍患者(主要包括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这也是在医院也好,心理询问机构也好,都把自杀倾向作为重要的评估点的原因。07抑郁症不总是不开心的

抑郁症并不会改变人的各种基本属性,我们都一样,一天中也有情绪波动。

抑郁发作期间,他也仍旧会笑。只是那些快乐可能稍纵即逝。有些患者,甚至在发作期,还会努力表现出开心的样子。

开不开心从来就不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也不要拿开不开心判断抑郁症是否好了。

08不需要刻意逗抑郁症患者开心

抑郁发作期间,病人的情绪体验会变得「空白」,动力会变得低下,对自己的认识会偏向负面,食欲和表达欲都可能会下降,我们做的那些事,可能暂时触动不到他。

不过这种特别的对待,会被患者接收到,但效果并不确定。

可能会被理解为「关心我的方式」,也可能会被曲解为「这代表我不正常」或者「你说的我做不到,压力很大」。

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顺势而为,推波助澜。如果他想坐着晒晒太阳,那就陪他晒太阳,而不是让他出去走走。

倾听他想要的,而不是给更多的「指导」建议。

09他不是懒也不是不努力,只是负面情绪很难控制

抑郁症表现出的退缩、畏难情绪,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抑郁症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强烈的负面体验远远超出了他自己能调节的范围,他可能会因此感到自责、无助。

「想开点」「你经历的都是小事」这样的劝慰这时候是无济于事的。病人的身体里的某个调节器暂时坏掉了,就好像我们不能让一个感冒的人马上停止咳嗽一样。

而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打破「越难受越不想动,越不动越难受」的恶性循环,让自我调节机制重新发挥作用。

10抑郁症不会传染,但也请照顾好自己

我们总说需要对抑郁者给予更多的爱和包容,但也别忽视了陪伴者。

陪伴的人往往因为疲惫和缺乏支持、理解,自己的压力很大,也可能会处在抑郁状态。这不是传染,而是疲劳、压力、自我关怀有限的一种结果。

如果感到需要帮助,可以试着找一些抑郁症小组,找到一群一起陪伴抑郁症的人,更容易获得归属感。

抗击抑郁是场持久战,照顾好你自己,他才能在你支持下走得更远、更坚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精神分裂、精神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植物神经紊乱、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恐惧症、头痛、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理障碍、妄想症、癔症、疑病症、惊恐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对患者进行精细化、个性化治疗。

擅长:焦虑症、失眠症、青少年心理障碍、青少年抑郁症、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抑郁症、躁狂症、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妄想症、癔症、疑病症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