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的发布会公布胡鑫宇是自杀的消息,再度引起了大家回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胡鑫宇学习成绩差导致心理差距,加上人际关系和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导致他失踪前心理状态不平衡,有明显的厌世表现和自杀倾向。
心理问题很可怕。它就像一个躲在黑暗中的幽灵,总是准备发动攻击。疫情三年,青少年心理问题凸显。长期的家庭线上课程导致青少年缺乏集体活动和真实的情感交谈;不断接触手机和电脑,让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等虚拟空间,情绪趋于封闭,亲子关系紧张。
据报道,到2022年,全球已有10多亿精神疾病患者。疫情发生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增加。近两年来,一些医院因心理疾病就诊的患者中,青少年增加了30%。
三年疫情带来巨大的群体心理创伤,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重要的次生灾害。迫切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如果没有及时的干预和有效的控制,情绪问题可能会像蛀虫一样侵蚀心理和生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往往被“青春期”等表象所掩盖。
寻求安慰和生存,但道路很难找到
青少年在寻找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时,往往会面临显性和隐性的障碍。
明显的障碍是,青少年的情绪困境往往比成年人更秘密。这是因为青少年缺乏表达和自我意识,往往很难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也缺乏成年人准确描述自己感受的能力。
隐藏的障碍在于,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可能已经向外界传达了求救的信号,但却遭遇了无物之阵的一般格挡。
事实上,表达后的反馈比如何表达更重要。
“孩子们谈论生活和死亡”、“哭着和家里通话说他们不想上学”和“内向的孩子似乎突然变得快乐,甚至有点吵闹”。这些往往不被重视的现象很可能是孩子们走在极端危险边缘的警告,甚至是一次向父母寻求帮助。
家长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心理问题就像洪水,可以提前预防,事情应该得到指导。一些家长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身体,但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父母更多的沟通和鼓励,更少的责骂和反对,可以帮助孩子驱散阴霾,积极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