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出门,暴露在外的医院就开始发痒,迅速出现一片片红肿的“风团”?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医院敏感,而是一种被称为“寒冷性荨麻疹”的疾病。
什么是寒冷性荨麻疹?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由寒冷刺激引发的物理性荨麻疹。
当皮肤暴露于低温环境或接触冷物体后,局部会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感。
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体内一种名为“组胺”的物质密切相关——当皮肤感受到寒冷刺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大量组胺,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专科红肿和瘙痒。
寒冷性荨麻疹的典型症状
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数分钟内,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出现红色风团;
从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环境后,皮肤瘙痒加剧;
部分严重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如何应对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减少专科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
洗手、洗脸或洗澡时,避免使用过冷的水,尽量使用温水;
不要吃冰冻的食物;
在高寒地区训练生活时,要控制暴露在低温环境下的时长,并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
如何专治寒冷性荨麻疹?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反应,需立即挂号。
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该类药物可以抑制组胺释放,减少瘙痒和风团发生。
同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冷耐受试验,逐步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寒冷性荨麻疹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荨麻疹,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此病,应及时前往专科就诊,进行冷刺激试验等专业检查,获得明确诊断和个性化专治方案。
只有正确认识并科学应对,才能让寒冷季节不再为“风团”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