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泼好动不是天性吗?”
“他就是坐不住,长大自然就好了吧?”
“老师总告状,但我觉得男孩子皮一点没关系…”
如果您也这样想,那可能需要提高警惕了。重庆知名儿童发育行为专家易红霞医生提醒广大家长:普通的调皮好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有本质区别。ADHD是一种需要科学干预的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一、易红霞医生解析:多动症的早期表现,远不止“多动”
易红霞医生指出,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但很多表现隐匿,常被误认为是“调皮”或“纪律问题”。家长可以对照观察,您的孩子是否出现以下情况:
1.注意力缺陷的“隐形”信号:
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和他讲话时,常常眼神飘忽,感觉没在听,即使没有分心的事物。
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做作业、完成任务时经常犯粗心的错误,很难持续专注于任务(如听课、写作业),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就转向另一件事。
逃避需要持续动脑的活动:如写作业、阅读等,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和拖延。
丢三落四,条理性差:经常丢失学习用品、玩具,个人物品杂乱无章,忘记日常安排。
2.多动/冲动的“外显”信号:
小动作不断,难以安坐:在需要坐着的场合(如课堂),手脚不停扭动,或离开座位。
“马达”驱动,精力过剩: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度奔跑、攀爬,仿佛身上装了马达。
无法安静玩耍:在游戏或休闲活动中,经常显得吵吵嚷嚷,难以保持安静。
冲动行事,不经思考: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游戏,问题没听完就抢着回答,缺乏耐心等待。
易红霞医生特别强调:“很多女孩患有多动症可能并不‘多动’,而是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更为隐蔽,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略,直到学业困难时才被发现。”
二、忽视的代价!易红霞医生警示多动症的四大深远危害
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多动症的影响会像涟漪一样,从学习扩散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危害一:学业困难,形成“厌学”恶性循环
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孩子听课效率低,作业完成差,考试成绩不理想。长期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会严重打击学习自信心,从“学不会”演变为“不愿学”,形成恶性循环。
危害二:社交受损,被同伴“孤立”
冲动、打断他人的行为会让孩子在社交中不受欢迎。他们可能被贴上“捣蛋鬼”、“不合群”的标签,难以建立和维持稳定的友谊,导致社交退缩或产生攻击性。
危害三: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冲突不断
家长常因孩子的“不听话”、作业拖拉、老师投诉而感到焦虑、挫败,进而采用批评、责骂的方式,使得亲子关系高度紧张,家庭氛围压抑。
危害四:影响性格与未来,埋下人生隐患
长期经历失败和负面评价,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容易形成自卑、焦虑、抑郁的性格。随着年龄增长,其冲动行为可能带来更高的事故风险,并在成年后出现职业发展不稳定、人际关系不良等更严重的问题。
易红霞医生痛心地表示:“我们接诊的很多大龄孩子,根源问题在幼年就已出现,但被忽视了。早期科学的干预,不仅仅是纠正行为,更是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投资和保护。”
三、科学应对,为孩子点亮未来
易红霞医生给出明确建议:当孩子出现上述多种表现,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并在家庭、学校等多种场合都出现时,家长应摒弃“等待观望”的态度。
正确的做法是:
寻求专业诊断:前往正规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精神心理科,进行系统化评估(如专业量表、访谈、持续性操作测试等),明确诊断。
接受综合治疗: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通常包括:
行为治疗与父母培训:教会家长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孩子行为。
感统训练与注意力训练:针对性地改善神经功能,提升专注力。
必要的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多动症,药物是国际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能从根本上改善核心症状。
家校协同: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理解、支持的环境。
多动症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教不严的后果。它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治疗的医学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帮助孩子摆脱困扰,回归正常学习与生活轨道的途径。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明眼人”,用科学的知识和行动,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是经卫计委审批成立、专注儿童疑难疾病诊疗、康复和教学为一体的儿童专科专病医院。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法,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自闭症、癫痫、脑瘫、智力低下、脑发育不良、儿童心理障碍)发育行为疾病(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学习困难、口吃)内分泌疾病(性早熟、矮小症、需求性增高、生长落后、肥胖症、遗尿症)方面疗.效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