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走神,作业拖拉,成绩上不去,是不是多动症?”
在重庆天佑儿童医院的发育行为科门诊,刘景远医生每天都会遇到被同样问题困扰的家长。在许多家长的固有认知里,孩子学习困难、成绩不佳,首要怀疑的对象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ADHD)。
然而,刘景远医生及其团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个被广泛忽视的真相:超过60%因“学习困难”前来就诊的孩子,其根本原因并非多动症,而是隐藏在背后的“学习技能障碍”。
一个常见的误区:学习困难=多动症
刘景远医生解释道,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这些确实会严重影响学习。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学习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很容易首先联想到多动症。
“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困难只是一个‘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多动症是其中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甚至不是主要的原因。”刘医生强调。
“隐形”的元凶:学习技能障碍
那么,那超过60%的“另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刘医生指出,其核心是学习技能障碍。
这并非指孩子智力有问题,而是指孩子在获取和学习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定能力方面,存在一种或多种神经心理过程的缺陷。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学习的“底层操作系统”出现了卡顿。
刘医生将学习过程比作建造一栋大楼:
注意力(多动症的影响范畴):相当于工地上的“工人”和“管理”。工人不专心、到处乱跑(多动),管理混乱(冲动),大楼自然盖不好。
学习技能(学习技能障碍的影响范畴):相当于“图纸”、“地基”和“核心技术”。如果图纸看不懂(阅读障碍)、地基打不牢(书写障碍)、计算总出错(数学障碍),即使工人再努力,大楼也注定是危楼。
常见的学习技能障碍包括:
阅读障碍:常见的类型。孩子认字、识字困难,阅读速度慢,容易跳行、漏字,阅读理解能力差。
书写障碍:手眼协调困难,写字歪歪扭扭,速度极慢,抄写错误百出,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水平悬殊。
数学障碍:难以理解数字概念、记忆数学公式和运算法则,经常看错符号,计算能力明显落后。
“很多这类孩子非常聪明,在其他方面表现正常,甚至很出色,但一到特定的学习场景就‘卡壳’。他们会被误认为是‘笨’、‘懒’、‘不认真’,其实他们的大脑正在用一种更费力、更低效的方式工作,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刘景远医生补充道。
如何辨别与应对?科学评估是关键
面对孩子的学习困难,家长如何初步判断是“动力/注意力问题”还是“技能/能力问题”呢?刘医生给出了一些观察点:
如果孩子对所有需要持续专注的事情(包括看电视、玩游戏)都容易分心,那么多动症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孩子只是在完成特定学业任务(如阅读、写字、计算)时表现异常困难,但在其他需要专注的活动中表现尚可,则更要警惕是否存在特定的学习技能障碍。
刘景远医生强调,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科学的专业评估。“在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我们会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对孩子的注意力、智力结构、读写能力、视动协调、逻辑推理等进行全面‘把脉’,就像给孩子的学习能力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从而精准定位问题的根源——究竟是‘工人’出了问题,还是‘图纸和地基’出了问题。”
只有明确了病因,干预才能有的放矢。对于多动症,可能需要结合行为管理和药物治疗;而对于学习技能障碍,则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比如知觉转换训练、阅读策略辅导、书写技巧训练等,来修补孩子薄弱的学习环节。
刘景远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或‘不爱学习’的标签。超过60%的孩子正被‘学习技能障碍’这个隐形元凶所困扰。早发现、早诊断、早进行专业干预,才能帮助他们搬开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重拾自信与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