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
孩子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时,可以一动不动坐很久
但一到写作业、看书时,就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
甚至刚坐下5分钟,就开始喊"累了""想休息"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刘丽医生指出:这其实是典型的"假性专注"现象。孩子看似在专注,实则是被动的注意力投入,和真正的专注力完全不同。
【科普篇】专注力也分"真假"?
1."假性专注"(被动专注)特点:
由外界强刺激引发(如动画片的声光效果、游戏的即时反馈)
不需要主动控制注意力
大脑处于"偷懒"状态,消耗能量少
持续时间长但质量低
2."真专注"(主动专注)特点:
需要主观意愿维持(如学习、阅读)
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消耗能量多
容易疲劳但质量高
是未来学习能力的关键刘医生提醒:如果孩子长期依赖"假性专注",主动专注力会越来越差,这也是很多孩子入学后出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误区篇】90%家长都踩过这些坑
误区一:"能安静看电视=专注力好"
真相:这是典型的判断错误,被动接受刺激≠真正的专注力
误区二:"孩子就是不爱学习"
真相:可能是大脑已经习惯低投入的注意力模式
误区三:"长大自然就好了"
真相:专注力需要科学培养,错过关键期更难改善
误区四:"多报专注力培训班就行"
真相: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比短期课程更重要
【方法篇】4招提升孩子"真专注力"
方法一:创造"中度刺激"学习环境
适当背景白噪音(如轻柔音乐)
保持桌面整洁,减少视觉干扰
使用计时器创造适度紧迫感
方法二:采用"番茄工作法"儿童版
5-7岁:专注5分钟+休息2分钟
8-10岁:专注15分钟+休息5分钟
逐步延长专注时段
方法三:玩专注力游戏
视觉追踪:找不同、走迷宫
听觉专注:听故事回答问题
身体控制:"木头人"游戏方法四:建立"专注力奖励机制"
不要奖励"坐得久",要奖励"有效专注时间"
用代币制兑换孩子真正喜欢的奖励
【专家提醒】
刘丽医生特别强调:
"3-8岁是专注力发展的黄金期,家长要抓住这个窗口期。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学习专注困难,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文末互动:
您家孩子是否存在"假性专注"现象?
✅看电视很专注,学习就分心
✅需要不断提醒才能继续任务
✅其他情况(评论区留言)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是一家专业的绿色自然医学儿童康复专科医院,享有12项国家专利儿童康复核心技术,特色康复儿童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增高、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智力发育迟缓、癫痫、脑瘫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