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误区提醒:专注力也分真假?重庆儿科刘丽医生:孩子这种“专注”可能是大脑在偷懒!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

孩子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时,可以一动不动坐很久

但一到写作业、看书时,就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

甚至刚坐下5分钟,就开始喊"累了""想休息"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刘丽医生指出:这其实是典型的"假性专注"现象。孩子看似在专注,实则是被动的注意力投入,和真正的专注力完全不同。

【科普篇】专注力也分"真假"?

1."假性专注"(被动专注)特点:

由外界强刺激引发(如动画片的声光效果、游戏的即时反馈)

不需要主动控制注意力

大脑处于"偷懒"状态,消耗能量少

持续时间长但质量低

2."真专注"(主动专注)特点:

需要主观意愿维持(如学习、阅读)

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消耗能量多

容易疲劳但质量高

是未来学习能力的关键刘医生提醒:如果孩子长期依赖"假性专注",主动专注力会越来越差,这也是很多孩子入学后出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误区篇】90%家长都踩过这些坑

误区一:"能安静看电视=专注力好"

真相:这是典型的判断错误,被动接受刺激≠真正的专注力

误区二:"孩子就是不爱学习"

真相:可能是大脑已经习惯低投入的注意力模式

误区三:"长大自然就好了"

真相:专注力需要科学培养,错过关键期更难改善

误区四:"多报专注力培训班就行"

真相: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比短期课程更重要

【方法篇】4招提升孩子"真专注力"

方法一:创造"中度刺激"学习环境

适当背景白噪音(如轻柔音乐)

保持桌面整洁,减少视觉干扰

使用计时器创造适度紧迫感

方法二:采用"番茄工作法"儿童版

5-7岁:专注5分钟+休息2分钟

8-10岁:专注15分钟+休息5分钟

逐步延长专注时段

方法三:玩专注力游戏

视觉追踪:找不同、走迷宫

听觉专注:听故事回答问题

身体控制:"木头人"游戏方法四:建立"专注力奖励机制"

不要奖励"坐得久",要奖励"有效专注时间"

用代币制兑换孩子真正喜欢的奖励

【专家提醒】

刘丽医生特别强调:

"3-8岁是专注力发展的黄金期,家长要抓住这个窗口期。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学习专注困难,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文末互动:

您家孩子是否存在"假性专注"现象?

✅看电视很专注,学习就分心

✅需要不断提醒才能继续任务

✅其他情况(评论区留言)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是一家专业的绿色自然医学儿童康复专科医院,享有12项国家专利儿童康复核心技术,特色康复儿童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增高、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智力发育迟缓、癫痫、脑瘫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矮小症、青少年增高、需求性增高、性早熟、多动症、学习困难、厌学、抽动症、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及神经疾病的预防与诊疗。

擅长:儿童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肥胖症等引发的生长发育问题。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