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儿科易红霞医生:ADHD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家长必知的科学应对策略
孩子成绩总是垫底、作业拖拉到深夜、上课走神被老师频繁投诉……这些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常被忽视的神经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易红霞医生指出,ADHD孩子虽智力正常,但因大脑神经发育差异,常面临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执行功能薄弱等核心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家长需科学认知、精准干预,才能帮助孩子突破困境。
一、ADHD孩子学习困难的三大根源
注意力缺陷
课堂上难以持续专注,易被外界干扰(如窗外鸟鸣、同学动作)吸引,导致知识点理解碎片化。
作业时频繁走神,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题目,可能拖延至数小时。
多动与冲动
难以安静坐着,频繁摆弄文具、抖腿,甚至未经允许离开座位,影响课堂纪律。
冲动行为导致粗心大意,如漏题、看错题目要求(如将“选错误选项”看成“选正确选项”)。
执行功能薄弱
缺乏计划性,无法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如先玩游戏后写作业)。
信息处理速度慢,面对复杂问题时需更多时间消化,考试中常因时间分配不当导致未完成试卷。
二、家长必知的五步干预策略
第.一步:打造专属学习空间
环境设计:房间色调淡雅,减少花哨装饰;书桌上仅摆放当前学习所需物品,文具分类整理。
减少干扰:学习时关闭电视、游戏机,手机调至静音;若环境嘈杂,可考虑使用降噪耳机。
第二步:建立规律作息
固定时间表:每天在相同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睡觉,形成生物钟。
充足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加重ADHD症状,家长需确保孩子每晚获得高质量睡眠。
第三步:任务分解与奖励机制
小目标设定: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如背诵课文时,先逐段背诵,每完成一段给予小奖励)。
即时反馈:采用知识竞赛、游戏问答等方式复习,增强趣味性,避免机械重复。
第四步:多样化教学方法
多感官刺激:利用图片、视频、音频辅助教学。例如,学习历史时观看纪录片,学习数学时动手制作模型。
运动与学习结合:每天安排15-30分钟运动(如跑步、跳绳),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改善注意力。
第五步:家校协同与心理支持
定期沟通:家长需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心理疏导:ADHD孩子因学习困难易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家长需倾听心声,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三、真实案例:科学干预助力逆袭
11岁的康康(化名)因ADHD导致成绩垫底,上课走神、作业拖拉,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带其到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就诊后,易红霞医生为其制定了“医康教”综合干预方案:
药物治疗:短期使用药物缓解症状,提升注意力。
行为训练:通过专注力训练(如拼图、搭积木)和执行功能训练(如制定任务清单),逐步改善行为习惯。
心理支持:定期心理疏导,帮助康康建立自信。
经过2个疗程的干预,康康的注意力指数从40分提升至101分,上课能专注45分钟,作业效率显著提高,成绩稳步上升。
四、家长行动指南: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1:“孩子只是懒,打骂就能改。”
真相:ADHD是神经发育障碍,打骂只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需科学干预。
误区2:“药物有副.作用,不能给孩子吃。”
真相:药物副.作用可控,且短期收益显著(如提升注意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3:“孩子成绩差,未来就没希望了。”
真相:通过系统干预,ADHD孩子完全能发挥潜能,成为社会独特的一份子。
ADHD不是孩子的“标签”,而是需要被理解的“成长密码”。家长需以科学态度面对,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突破困境。正如易红霞医生所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只需找到属于他们的光芒。”
家长行动建议:若孩子持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