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王大爷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的症状,家人以为是“气血不足”,给他煮了红枣枸杞汤喝。结果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送到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后,中医科的宋军医生诊断他为脑中风,并告诉他:“脑中风多是‘堵’出来的,中医治疗讲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和针灸治疗,王大爷的症状明显改善,他感慨道:“中医真是神奇!”那么,中医是如何辨证施治脑中风的?宋军医生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气血逆乱、经络瘀阻。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中医科的宋军医生指出,中医治疗脑中风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下是中医辨证施治脑中风的几大策略:
脑中风因“堵”生,中医辩证巧破局
中医对脑中风“堵”的认识
宋军医生介绍,在中医理论中,脑中风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而这种不畅就如同道路被堵塞一般。人体的气血需要顺畅地流通于经络之中,滋养各个脏腑组织。当各种因素导致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时,就容易引发脑中风。这些因素包括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痰湿阻滞经络;情志失调,如长期的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血上逆,蒙蔽清窍;还有年老体衰,正气不足,推动气血运行无力,血液瘀滞等。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气血运行受阻,形成中医所说的“堵”,进而引发脑中风。
中医辩证施治方法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对于这类证型的脑中风患者,常见症状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同时伴有头晕目眩等。宋军医生表示,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要原则。常选用的方剂是化痰通络汤,方中半夏、茯苓、白术等药物健脾燥湿化痰;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化痰之力;丹参活血化瘀通络。通过这些药物的配伍,能使痰化、瘀消、风熄,经络得以通畅,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此证型患者多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还伴有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症状。宋军医生指出,治疗上应平肝泻火通络。常用的方剂是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泻火;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泻火、熄风通络之效,有效改善患者因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导致的脑中风症状。
气虚血瘀证
这类患者除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脑中风常见症状外,还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气虚表现。宋军医生说,治疗时需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是常用方剂,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通过补气以行血,使瘀去络通,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中医特色疗法辅助治疗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还有多种特色疗法可辅助脑中风的治疗。宋军医生介绍,针灸治疗在脑中风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取不同穴位进行针刺。例如,对于半身不遂的患者,常选取患侧的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位,通过针刺这些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艾灸也可用于辅助治疗,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可选择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疗法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康复。
中医治疗脑中风,到昆明康瑞脑科医院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在脑中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由宋军医生领衔的专业团队。医院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配备先进的检查设备,能够精准评估病情,确保治疗效果。此外,医院还开设了脑中风专病门诊,帮助患者科学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