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觉身体僵硬,活动受限,甚至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异常费力?或者相反,感觉浑身无力,肌肉松弛,难以维持正常姿势?这可能是肌张力失衡在作祟!肌张力,简单来说就是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肌张力失衡,中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手段。宋军医生介绍,中医认为肌张力失衡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肌张力失衡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肌张力过高之苦:行动受限,疼痛缠身
肌张力过高时,肌肉会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患者常感觉肌肉僵硬,肢体活动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束缚。比如在行走时,腿部肌肉过度紧张,步伐变得沉重、拖沓,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力气,而且还容易出现痉挛,突然的肌肉抽动不仅带来剧烈疼痛,还可能导致摔倒,危及安全。日常的手部动作,如拿笔写字、拿筷子吃饭,也因手部肌肉的高张力变得笨拙、艰难,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
肌张力过低之忧:肌肉无力,支撑缺失
与肌张力过高相反,肌张力过低意味着肌肉缺乏应有的张力和力量。患者会明显感觉肌肉软弱无力,肢体像失去了支撑。简单的坐立,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成为挑战,因为背部和腹部肌肉无力,难以维持身体挺直,容易弯腰驼背。手臂抬举困难,连拿个较轻的物品都十分吃力。长期如此,还会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身体机能的衰退,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
中医眼中的肌张力异常:根源探寻
从中医理论来看,肌张力异常与人体的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宋军医生指出,肌张力过高多因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导致筋脉拘挛。就像河道淤积,水流受阻,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肌肉得不到正常的滋养,便会出现紧张、痉挛。而肌张力过低往往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于濡养。脾胃如同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差,无法将食物转化为充足的气血,肌肉就会变得无力、萎缩。
中医应对策略: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中药调理
中药在治疗肌张力异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针对肌张力过高,常采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药材,如桃仁、红花、地龙等,以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筋脉拘挛。对于肌张力过低,着重健脾益气养血,使用黄芪、当参、当归等中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滋养肌肉。通过个性化的方剂调配,从根源上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针灸推拿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对于肌张力过高,选取如曲池、合谷、阳陵泉等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针对肌张力过低,则选择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穴位,以健脾益气血,提升肌肉力量。推拿同样不可或缺,专业的推拿手法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
康复锻炼
中医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这些运动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长期坚持,有助于患者逐渐恢复肌肉的正常张力和运动功能。
治疗肌张力障碍,到昆明康瑞脑科医院
在应对肌张力异常问题上,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中医科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宋军医生带领的专业医疗团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治疗肌张力异常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能够精准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医院配备了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医院注重中西医结合,将中医的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康复理念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极大程度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肌肉功能。此外,医院还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指导和护理服务,从治疗到康复,全程陪伴患者,助力患者重拾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