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神经损伤诊疗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神经损伤患者超120万人,其中约68%的患者在治疗1年以上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问题,甚至有23%的患者因“久治不愈”放弃治疗。明明一直在求医,为何神经损伤总是不见好转?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何栋源医生结合20余年临床经验,揭露了导致神经损伤难治的“隐形杀手”——治疗误区,并为患者指明正确方向。
误区一:只靠药物“续命”,忽视神经修复核心需求
“很多患者认为,神经损伤只要吃营养神经的药,就能慢慢恢复。”何栋源医生指出,这是临床中常见的误区。他解释,神经损伤的本质是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受损,传统口服药物虽能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但难以突破血脑屏障和神经膜屏障,无法直达损伤病灶促进神经再生。“曾有位患者因车祸导致坐骨神经损伤,连续服用3年营养神经药物,却始终无法正常行走,反而因长期服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何医生强调,药物是辅助手段,而非治疗核心,若仅依赖药物,只会错过神经修复的黄金期(损伤后3-6个月)。
误区二:康复训练“盲目跟风”,反而加重神经损伤
随着康复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神经损伤患者开始重视康复训练,但“盲目训练”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何栋源医生举例,有位脊髓损伤患者,为尽快恢复行走能力,每天强行练习站立和行走,结果导致膝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反而加重了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别人练什么我就练什么’。”何医生表示,科学的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神经损伤部位、损伤程度、肌力等级制定个性化方案,比如肌力0级的患者需先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待肌力提升后再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盲目训练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二次损伤,让治疗“雪上加霜”。
误区三:迷信“偏方神药”,延误规范治疗时机
在神经损伤治疗中,“偏方神药”的陷阱一直困扰着患者。何栋源医生透露,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因迷信“祖传秘方”“进口神药”,放弃正规治疗,结果不仅花光积蓄,还延误了病情。“曾有位面神经炎患者,听信偏方用‘针灸+草药外敷’,导致面部皮肤溃烂,面神经损伤加重,结果留下永久性面瘫。”何医生提醒,神经损伤的治疗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目前经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神经调控技术、靶向修复治疗、规范康复训练等,任何声称“能快速治好神经损伤”的偏方,都缺乏科学依据,患者需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误区四:忽视心理干预,“心理创伤”拖慢康复进程
神经损伤不仅会导致生理功能障碍,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但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忽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何栋源医生指出,长期的功能障碍会让患者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比如因无法自理而自卑,因治疗效果不佳而绝望,这些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身体恢复,形成“越焦虑越难康复,越难康复越焦虑”的恶性循环。“我们在治疗中发现,配合心理疏导的患者,康复速度比不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快30%左右。”何医生强调,心理干预是神经损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生理治疗同步进行。
科学应对:何栋源医生给出“四步康复法”
针对神经损伤的治疗误区,何栋源医生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精准诊断-靶向治疗-科学康复-心理疏导”的四步康复法。第一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神经电生理检查、肌力分级评估等手段,明确神经损伤的类型、部位和程度;第二步,采用“神经靶向调控修复技术”,结合药物治疗,直达病灶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第三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分阶段提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第四步,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康复信心。“只要遵循科学的治疗路径,80%以上的神经损伤患者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
专业保障: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为神经损伤患者筑就康复之路
在神经损伤的诊疗领域,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凭借“精准化、个性化、系统化”的诊疗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保障。医院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组建了涵盖神经内外科、康复医学科、心理咨询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脑损伤后遗症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技术设备上,配备了神经调控仪、康复机器人、经颅磁刺激仪等先进设备,为靶向治疗和科学康复提供支持;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全程随访制度”,患者出院后仍能获得定期康复指导和病情监测,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神经损伤患者,都能在科学治疗中重获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