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临床数据统计,我国三叉神经痛发病率约为52.2/10万,每年新增患者超10万人,其中4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70%,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这种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疾病,发作时如刀割、电击、火烧般剧烈,部分患者甚至因疼痛不敢洗脸、吃饭、说话,生活陷入“痛不欲生”的困境。更让患者绝望的是,三叉神经痛不仅高发,还存在“诊断难、易复发、治疗方案难选”等问题。今天,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神经科专家何栋源医生将深入解读这一疾病,为患者指明治疗方向。
先搞懂:三叉神经痛为何被称“天下第一痛”?
“疼起来的时候,我真想拿头撞墙!吃饭碰到嘴角会疼,风吹到脸会疼,连说话声音大一点都能诱发剧痛,每次发作几十秒,却像熬了几个小时。”这是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真实写照。何栋源医生解释,三叉神经痛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核心在于其疼痛的“剧烈性、突发性、扳机点明确”三大特点。
他进一步说明,三叉神经负责面部感觉传递,当神经受到血管压迫、炎症刺激或肿瘤压迫时,会出现异常放电,引发剧烈疼痛。疼痛多集中在额头、面颊、下颌等部位,且存在明显“扳机点”——可能是嘴角、鼻翼、眉毛等,轻微触碰就会诱发疼痛发作。此外,疼痛发作无规律,可能突然来袭,也可能在安静时突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惧与生理痛苦。
难治根源:易误诊、治疗不规范,病情反复
“我一开始以为是牙疼,拔了3颗牙,疼痛却没缓解,才查出是三叉神经痛,耽误了大半年治疗。”不少患者曾经历“误诊弯路”,这也是三叉神经痛难治的原因之一。何栋源医生指出,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与牙痛、偏头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疾病重叠,若医生缺乏经验,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过极佳治疗期。
除此之外,“治疗不规范”更是导致病情反复的关键。部分患者在服用药物缓解疼痛后,擅自减量或停药,导致疼痛再次发作;还有患者盲目选择偏方(如“针灸根治”“中药止痛”),未从病因入手治疗,反而加重神经损伤。何栋源医生强调,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需遵循“阶梯化、个体化”原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何栋源医生:科学治疗分三阶,避开“无效治疗”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难题,何栋源医生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三阶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避开“无效治疗”,精准控制疼痛:
(一)一阶治疗:药物控制,缓解急性期疼痛
对于初发、疼痛较轻的患者,首选药物治疗,核心药物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抗癫痫类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三叉神经异常放电,快速缓解疼痛。何栋源医生提醒,药物需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调整至有效剂量,同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出现头晕、皮疹等副作用;若单一药物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切勿自行加量。
(二)二阶治疗:微创介入,针对药物耐药患者
若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严重副作用,或药物剂量增加仍无法控制疼痛(即“药物耐药”),可选择微创介入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射频热凝术”与“封闭治疗”:射频热凝术通过精准定位三叉神经分支,利用高频电流破坏痛觉神经纤维,保留触觉功能,术后疼痛缓解率达90%以上;封闭治疗则是将药物(如无水乙醇、甘油)注入神经分支,阻断痛觉传导,适合高龄、身体不耐受手术的患者。何栋源医生强调,微创治疗需在影像引导下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神经与血管。
(三)三阶治疗:手术根治,解决血管压迫问题
对于确诊为“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即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患者,若药物与微创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首选“微血管减压术”。该手术通过显微镜下分离压迫神经的血管,植入垫片隔离血管与神经,从病因上解决疼痛问题,术后长期缓解率达85%以上。何栋源医生指出,手术虽为根治手段,但需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如高龄、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需谨慎选择,避免手术风险。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三叉神经痛治疗的“精准止痛”优势
在三叉神经痛治疗领域,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凭借“精准诊断、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的优势,为患者提供高效医疗服务。医院配备先进的神经影像设备(如3.0T核磁共振、CT血管造影),能精准排查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如区分血管压迫型、炎症型、肿瘤型),避免误诊;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的神经科团队,联合麻醉科、影像科组建“三叉神经痛诊疗小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药物-微创-手术”的阶梯化方案,如针对复杂病例开展多学科会诊,确保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同时,医院注重术后随访,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与药物调整建议,避免病情反复。此外,医院推出“疼痛快速就诊通道”,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患者可优先就诊,及时缓解疼痛,让患者在“少走弯路”中摆脱“天下第一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