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脑发育不良的发生率约为1.5%-3%,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万。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约90%的家庭因认知偏差陷入误区,不仅延误了极佳治疗时机,还可能加重孩子的病情,让本就艰难的康复之路雪上加霜。
误区一:过度依赖药物,忽视康复训练的核心作用
昆明康瑞医院专家何栋源医生指出,许多家长认为“吃药就能治好脑发育不良”,盲目追求所谓的“神药”“偏方”。实际上,脑发育不良的本质是脑部神经细胞的损伤或发育障碍,药物仅能起到辅助改善代谢、营养神经的作用,无法替代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语言训练、认知干预等,能刺激神经通路重建,促进大脑功能代偿,这才是改善孩子运动、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关键。
误区二:错过黄金治疗期,认为“长大自然会好”
不少家长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孩子“现在走路不稳、说话晚,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从而拖延治疗。何栋源医生强调,脑发育不良的治疗存在0-6岁的黄金干预期,尤其是3岁前,大脑神经细胞的可塑性极强,此时进行科学干预,康复效果事半功倍。一旦错过这个时期,神经通路固化,功能恢复的难度会大幅增加,甚至可能留下终身残疾。
误区三:康复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续性
部分家庭在康复训练初期看到一些效果后,就擅自减少训练次数或中断治疗;还有些家庭因短期内看不到明显变化而失去耐心。何栋源医生解释,脑发育不良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神经功能的恢复需要持续的刺激和强化,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断断续续的训练会导致神经通路难以稳定建立,不仅浪费前期投入,还可能使已有的改善出现倒退。
昆明康瑞医院:科学规避误区,为脑发育不良患儿点亮希望
昆明康瑞医院在脑发育不良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拥有专业的儿科神经康复团队,由何栋源医生领衔,能精准评估患儿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康复”综合方案,避免单一治疗误区;配备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如运动疗法器械、语言评估系统等,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医院注重对家长的指导,帮助家庭建立正确的治疗认知,确保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在这里,每一位患儿都能得到规范、系统的治疗,极大限度挖掘潜力,助力他们追上成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