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00万,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每年新增病例达10万以上。令人担忧的是,超过60%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极佳干预时机。更严峻的是,近半数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中,超过80%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陷入"用药无效,停药不能"的两难境地。
疾病本质:不只是手抖那么简单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何栋源医生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除了众所周知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90%的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这些"隐形症状"往往比运动症状更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困境:药物蜜月期后的迷茫
何栋源医生表示,帕金森病治疗极大的挑战在于"药物蜜月期"过后的困境。初期左旋多巴类药物效果显著,但3-5年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此时单纯增加药量不仅效果有限,还会加重副作用。许多患者和家属在这个阶段陷入迷茫,盲目尝试各种偏方,延误了规范治疗时机。
手术时机:错过极佳窗口期的遗憾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何栋源医生痛心地指出,近70%的患者错过极佳手术时机。很多患者认为要等到药物完全无效才考虑手术,实际上当药物疗效明显下降,出现运动并发症,但患者仍对左旋多巴有反应时,才是手术的极佳时机。过晚手术,患者的基础功能太差,手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康复管理:被忽视的关键环节
何栋源医生强调,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是药物和手术,康复训练同样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然而,超过80%的患者缺乏系统、持续的康复训练,导致功能加速退化。
综合治疗: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何栋源医生指出,理想的治疗模式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调整、手术评估、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全方位干预,而不是单一科室的碎片化治疗。
昆明康瑞医院治疗优势
昆明康瑞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在何栋源医生的带领下,建立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集精准诊断、药物优化、DBS手术、术后程控、康复训练于一体。医院拥有先进的术前评估系统和术中电生理监测设备,开展个体化靶点定位和精准电极植入,术后提供专业的程控服务和康复指导。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程化管理方案,帮助患者避免治疗误区,极大程度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成为西南地区帕金森病诊疗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