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疸脑瘫有什么症状
在过去医学还不发达的时候,黄疸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危及到小宝宝的生命,但是在今天,大部分的黄疸疾病都不算很严重,因为有了科学的治疗方法,但有些黄疸还是比较严重的,比如患者出现老核黄疸脑瘫,这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会出现下列这些症状。
核黄疸脑瘫症状:
核黄疸的症状,症状轻重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日龄等因素有关。核黄疸症状一般可以分四期:
核黄疸有什么症状呢?
1、警告期
主要表现为嗜睡、拒乳、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大约经过半天到1天进入痉挛期。
2、痉挛期
表现为痉挛、肌张力增高、尖叫、眼球震颤、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早产儿的痉挛等症状可以不明显,经治疗幸存患儿1-2天后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
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抽搐缓解,痉挛减轻和消失,此期约持续2周。
4、后遗症期
一般在生后2个月~6月出现,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活动,头躯干扭转,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哭闹不安,智力落后,终发展为手足徐动型脑瘫。
核黄疸后遗症
核黄疸后的患儿多数为手足徐动型脑瘫。由于脑基底核等部位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患儿出现锥体外系受损症状或体征,及不同程度的智力减退,主要表现为四肢不自主的、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紧张时加重;颜面肌肉、发音、构音器官也受累,表现流为口水,咀嚼困难,语言障碍,听力失常等。
核黄疸四联症
核黄疸四联症是恒黄疸后遗症的其中一种,其症状为(1)手足徐动:经常出现无目的、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2)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转动障碍,出现落日眼;(3)听觉障碍:耳聋,对高频音失听;(4)牙釉质发育不良:牙呈绿色或深褐色。
治疗小儿脑瘫家长心态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脑瘫发病率约在0.18%到0.59%之间,而调查发现脑瘫儿童的父母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已达到37%,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因为,我们在长期临床治疗中发现,在脑瘫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其父母的心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脑瘫虽然难治但并非不可治,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其康复与治疗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很多家长在患儿求医过程中因这种或那样的原因失去信心放弃治疗或胡乱治疗,这是令人惋惜的。我们曾经碰到过不少类似这样的例子:当获知自己的孩子是脑瘫患儿之后,很多家长不能或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不仅使患儿因错过佳时期治疗而造成更不幸的后果,还在无形中将自己的这种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影响了他们的康复治疗。因此,脑瘫患儿的家长必须改变认知、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帮助自己的孩子尽早接受正确的治疗。
在我们临床治疗中发现,经过长期科学规范的康复与治疗,重新回归社会的脑瘫患儿并不在少数,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有家长的决心越高,孩子的康复程度就会越好。脑瘫的康复不能光靠短期住院治疗,许多治疗需要家长医生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康复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脑瘫患儿如果能在一岁之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那么往往还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因为人类的脑组织在一岁之内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处于迅速生长期,处在此年龄段的脑瘫患儿的脑损伤还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可塑性较大,代偿恢复能力较强,在这一时期进行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来说,脑瘫的疗应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可能在早期解除过高的肌张力,手术解除痉挛,并进行必要的畸形矫治。解除痉挛的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和周围神经的选择性切断术应先于其他手术进行,矫形手术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之后依据康复情况分期进行。同时,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不可随意中断,这对脑瘫患儿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脑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实现他们回归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