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脑瘫
什么是小儿脑瘫呢?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所以是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在这里,为大家科普一下磁共振对脑瘫的作用,帮助家长更具体的认识小儿脑瘫的治疗。
什么是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由于胚胎形成缺陷,或妊娠到婴儿早期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所致的运动发育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一种综合症,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等。在美国脑瘫患儿有55万,日本脑瘫患病率1.5‰,我国报导的脑瘫患病率为1.8~6‰。
运动障碍是指:运动能力低于同龄儿童,障碍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不灵活,严重的则竖头困难,不会坐、爬、行走等。异常姿势是指:姿势别扭,两侧不对称,拇指内收,上肢内旋、外展,下肢内收、交叉等。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磁共振对脑瘫治疗会有哪些帮助吧。
磁共振对脑瘫的作用
医生怀疑孩子脑瘫时往往就会去做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这些检查可以提供脑瘫的证据(脑室流体异常堆积),它们也可能是用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运动的问题。这些扫描都无法证明孩子是否有脑瘫,也没有预测如何将一个特定的功能受损,因此,扫描正常的儿童可能有严重的脑性瘫痪,也可能扫描异常的孩子偶尔会出现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度的脑瘫。不过,作为一个群体,脑瘫患儿有大脑的损伤、囊肿等,和正常儿童相比这个群体的扫描有复杂的更多的变化。因此,一个孩子运动发育延迟,他可能有脑瘫脑,而CT或MRI扫描只是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医生在为孩子做脑瘫磁共振检查时,家长要配合医生哦。
脑瘫主要症状什么样
在我们的观念里,有很多人都是很害怕脑瘫患儿的,这主要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种疾病是不好治的。为了更好的治疗一种疾病,我们首先要认清楚这种疾病的症状,尤其是脑瘫患儿的主要症状。那么到底脑瘫主要症状什么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脑瘫的症状之前,我们先一下什么是脑瘫。脑瘫,学名脑性瘫痪,是指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因此,脑瘫会导致孩子运动失调,以及脑部发育迟缓或是不生长。这也就是说,脑瘫的症状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临床上,脑瘫的症状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主体,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cerebral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每千活产儿)。
脑瘫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
1、中枢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锥体外系或基底节有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异常动作、运动增强、手足徐动症、舞蹈症、肌强直;小儿脑有病变时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大脑广泛病变时出现肌肉强直、震颤等。
通过以上的,您对脑瘫主要症状什么样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是脑瘫治疗的关键。脑瘫虽然不易,但接受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所以,新手父母不可忽视脑瘫的症状的,错过发现疾病的佳时期,贻误脑瘫的治疗,损害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