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脑瘫患儿
不少脑瘫的婴幼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状况,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瘫儿童更容易被忽视,甚至会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缺锌、营养不良、软骨病等等,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不难被发现。应从以下两方面去观察识别:
1、脑瘫患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时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时还不会翻身;8个月时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2、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常见的有肌张力亢进,母亲在换尿布时或洗澡时觉得小儿身体发硬,或肌张力低下,身体发软,自发运动减少;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落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动作或姿势。
运动发育落后不一定均是脑瘫
脑性瘫瘫(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但运动发育落后不只是脑性瘫痪,还可能是脊髓性肌萎缩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等病。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
首先由Werdnig(1891)和Hoffmann(1893)报道,故又称Werdnig-Hoffmann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病变程度可将本病分为4型:Ⅰ~Ⅲ型称为儿童型SM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群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是婴儿期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从新生儿开始发病,表现为脊柱后突,肌张力下降,常伴发髋关节脱位,近端关节挛缩,斜颈,而远端关节表现出松弛,弹性过度增高。在一些病例中,远端关节过度松弛也可以不存在,同时这种关节挛缩是可以进行性发生、发展,终影响到以前表现为松弛的踝、腕及手指。病人大的运动能力变异很大,有些患者可以自由活动,而另一些从未能独立行走。这三种疾病均可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因此应根据生长发育史及家族史,腱反射、肌电图或肌肉活检予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