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症状体征是什么
1、一般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1)早期表现:①精神症状:过度激惹,经常持续哭闹,很难入睡。对突然出现的声响及体位改变反应剧烈,全身抖动,哭叫似惊吓状。②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及吞咽不协调,体重增长缓慢。③护理困难:穿衣时很难将手臂伸入袖内,换尿布时难以将大腿分开,洗澡时脚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面时,婴儿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并伴有哭闹。(2)运动功能障碍:均表现为:①运动发育落后:包括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迟缓,主动运动减少。②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亢进、肌强直、肌张力低下及肌张力不协调。③姿势异常:静止时姿势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活动时姿势异常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④反射异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以及Vojta姿势反射样式异常,Vojta姿势反射包括牵拉反射、抬躯反射、Collin水平及垂直反射、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悬垂反射。2、分型依据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范围和性质,分型如下:(1)痉挛型(spasticity):发病率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深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锥体束征仍阳性。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卧位时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坐位开始时,头向后仰,以后能坐时,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根据受累的部位又分为7种:①痉挛性偏瘫(hemiplegia):指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上肢受累程度多较下肢重。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行走延迟,偏瘫步态,患肢足尖着地。约1/3患儿在1~2岁时出现惊厥。约25%的患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②痉挛性双瘫(diplegia):指四肢受累,但双下肢受累较重,上肢及躯干较轻。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如以影响两下肢为主则智力发育多正常,很少合并惊厥发作。③痉挛性四肢瘫(quadriplegia):指四肢及躯干均受累,上下肢严重程度类似,是脑瘫中严重的类型,常合并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异常和惊厥发作。④痉挛性截瘫(paraplegia):双下肢受累明显,躯干及双上肢正常。⑤双重性偏瘫(doublehemiplegia):四肢受累,但上肢受累较下肢重或者左右两侧瘫痪程度不一致。⑥三肢瘫(triplegia):三个肢体受累,多为上肢加双下肢瘫痪。⑦单瘫(monoplegia):单个肢体受累。单瘫表现轻微,易误诊,若发生在非利手,就更易误诊。(2)手足徐动型(athetosis):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养困难,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手足徐动逐渐明显,因口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通常无锥体束征,手足徐动型脑瘫智力障碍不严重,惊厥亦不多见。随着围生期保健的广泛开展,此型现已少见。(3)强直型(rigidity):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4)共济失调型(ataxia):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此型不多见。(5)震颤型(tremor):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6)肌张力低下型(atonia):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常易与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但肌张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多数病例在婴幼儿期后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7)混合型(mixed):同一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受累。还有少数病儿无法分类。
脑瘫康复训练的方式有哪些?
脑瘫康复训练的方式有哪些?针对脑瘫,建议还是以预防为主,一般情况下,脑瘫都是发病于早产,再或者是宫内发育迟缓,因此,在孕前建议掌握一些保健方式,基本的是避免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吸烟,酗酒等,而康复训练则有很多,下面,就脑瘫的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脑瘫的康复锻炼方法如下:
脑瘫康复训练是治疗小儿脑瘫儿必不可少的康复步骤。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可辅助脑瘫儿达到肢体训练的效果,帮助孩子矫正肢体畸形,积极恢复能够生活自理。
运动训练
据脑瘫病儿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合并症的训练
合并癫痫者需控制癫痫的发作,并根据患儿情况矫治视觉、听觉、语言方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
理学训练
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具体方法很多,医院根据家庭条件和小儿病情需要做出选择。
使用矫形器具训练
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痉挛性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也较多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究竟选用何种矫形器,好到专科医院请矫形师检查病人后再作决定。
合并症是为难缠的情况,这是由于脑瘫发生改变而导致,当然,这种情况,患儿的症状表现也会变得复杂,在康复训练上一定要重视,避免患儿早期的手术治疗,要知道的是,采取手术治疗对患儿的身体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