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月爱蹬腿是脑瘫吗
满月的宝宝爱蹬腿,这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说宝宝蹬腿儿就是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脑发育早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及发育缺陷所致的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以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及其他语言精神行为等异常。满月的宝宝爱蹬腿儿和脑瘫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满月的宝宝蹬腿是宝宝身体发育阶段出现的一个正常的动作。小儿脑瘫会出现不自主运动增多,不能以单纯的蹬腿来进行判断,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会越来越喜欢运动,这个是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脑瘫的孩子不仅有随意的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增多,常常会出现手足徐动,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很难控制协调缺陷等等。另外总体来说脑瘫的孩子,在1个月左右还不太会有特异性的异常表现出现,要诊断脑瘫要结合孩子整个的围产史及其对孩子的神经系统检查,同时要做脑电图肌电图,头颅CT等检查,一般早也要生后六个月左右才能结合神经评测等检查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有脑瘫蹬腿不是诊断脑瘫的标准。
总之,满月的宝宝蹬腿基本可以考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宝宝出现蹬腿,不能够诊断脑瘫,如果怀疑宝宝有脑瘫,需要做全面的检查。
12岁脑瘫儿的症状有哪些
脑瘫是由于孕前、妊娠期内或是孩子出生后受到各方面,如父母亲吸烟、酗酒、父母患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保胎药等造成孩子大脑性瘫痪的一种疾病。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12岁脑瘫儿的症状有哪些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12岁脑瘫儿的症状有哪些
1、痉挛型脑瘫的症状
痉挛型脑瘫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内旋,大腿外展困难,足尖着地。站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健反射亢进或活跃,踝阵挛阳性。
2、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亦可见颜面、颈部、头部,以及手臂、手和指尖的不随意动作。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常伴有语言障碍。
3、弛缓型脑瘫的症状
弛缓型患者肌张力低下,全身瘫软,关节活动增大,自主动作极少。运动发育落后,智力落后。仰卧时,四肢均外展、外旋,看起来像青蛙。多数病儿吸吮无力,吞咽功能差,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易患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旦受到突发的外来刺激,患儿的肌张力会迅速升高,出现肌张力的亢进。
4、强直型脑瘫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续抵抗,因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
5、共济失调型的症状
共济失调型脑瘫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中心在足跟部,基底宽,身体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作或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呆板而机械。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
6、肌张力低下型的症状
肌张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本型易与肌病所致的肌迟缓相混,但可引出腱反射。本型多为不随意运动型。还可能伴有智力落后、癫痫等合并症的重症脑瘫早期症状。
7、混合型脑瘫的症状
混合型脑瘫是某两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详细介绍的脑瘫儿的症状,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去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影响孩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