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根据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轻重,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初期多数是属于肝功能代偿期,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经常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或者临床症状比较轻,患者常会出现厌油腻,恶心,腹胀,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腹泻等等。这些症状常常会在情绪激动时或者过度劳累后出现,经过休息或者适当的治疗后症状会逐渐好转,甚至消失。体格检查是能够发现患者的肝脏肿大,肝功能正常或只是轻微异常。
发病原因:
我国的肝癌患者多数是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为多见。丙型肝炎和乙型和丁型肝炎重复感染也比较多见。
长期大量的饮酒,逐渐的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炎反复发作,逐渐形成肝硬化。
长期的营养障碍,比如饮食当中长期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可以引起脂肪肝,进而出现肝硬化。
由于各种因素不断破坏肝细胞,肝脏内广泛出现胶原纤维增生,肝脏假小叶形成,逐渐形成肝硬化。
治疗措施:
积极的控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助于控制肝硬化的发展速度,临床上经常选用利巴韦林配合干扰素。也可以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抗病毒。
适当的使用保护肝细胞药物,有助于减轻肝损害,临床上经常使用水飞蓟素,熊去氧胆酸以及甘草酸二铵。中成药护肝片经常服用,对于缓解肝脏损伤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