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和焦虑症都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在临床上有一些相似表现,比如都可能出现身体不适、情绪波动等症状,但二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核心症状表现不同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主要聚焦于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往往缺乏明确的医学证据来支持其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频繁地感到身体不同部位疼痛,如头痛、胃痛、关节痛等,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像腹胀、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等。他们对这些身体症状过度关注,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尽管多次医学检查都显示正常,仍无法消除其疑虑。
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则是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患者常常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不安,这种担忧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内容,却持续存在。同时,会伴有身体上的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等,但这些身体症状通常是焦虑情绪引发的生理反应,相较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身体症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更在意内心的焦虑感受。
发病机制有所差异
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都有关联。心理社会因素方面,患者可能存在性格缺陷,如过度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时,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冲突。生物学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等有关。
焦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神经生物学方面,大脑中的杏仁核、海马体等结构在焦虑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失衡也可能导致焦虑症。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等,容易诱发焦虑症。
治疗侧重点不同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减轻对身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伴随情绪问题进行,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焦虑症的治疗则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药物治疗方面,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温馨提示:山东省济南神安医院-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诊疗专科医院-山东省立三院专科联盟医院-山东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济南市神安抑郁精神障碍研究院(山东省抑郁精神障碍研究院),是山东省一所集专业、科研为一体的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专科二级医院。医院在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心理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厌学、逃学、休学、躁狂症、癔病、癫痫、戒瘾(酒瘾、网瘾、赌瘾)多动症、抽动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恐惧症、顽固性失眠、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