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宝宝是否脑瘫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性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脑性瘫痪是一个综合性的名称,本病除具有运动功能障碍以外,还可表现为智力障碍、抽搐,以及视力、听力和语言功能的障碍;而其中早早出现问题的就是运动功能障碍。为此,我们以孩子大运动发育水平的正常与否作为判断其有无脑瘫的早期指征。大运动主要指坐、站立、跑和跳等,如果小儿已超出规定年龄段范围让不会做这些动作,就应高度怀疑孩子有脑瘫的可能性,此时家长必须带孩子去神经内科就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尽快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因为孩子越小康复训练的效果就越好。在临床上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但家长往往都不愿意正视这一现实,而依我们的经验,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又确实较高。有脑瘫的孩子往往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可出现脖子发软;8个月时还不会坐;四肢发硬,活动很少,特别是下肢较为明显,到了1岁3个月时还不会走,例如:有一男孩,一岁3个月时仍不能行走自如,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经神经科医生诊断,发现在孩子脑室旁的脑白质处有一小块产生了病变。通过这个实例是想告诉每位孩子的父母亲们:,要学会观察脑瘫早期可以发现的一些迹象;第二,有可疑征象时不要惧怕现实,而应及时去证实或否定;第三,一旦确诊,应及时地、耐心地坚持给孩子进行早期的干预训练。
孩子常有怪异姿势警惕脑瘫
有的患儿静卧时即表现明显的异常姿势,有的患儿则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姿势异常。静止时姿势异常包括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运动时姿势异常包括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
1.紧张性颈反射姿势
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的变化。分为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2~3个月呈优势,以后受上位中枢的控制而逐渐消失,若生后3个月仍然持续存在则为异常;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出生后6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
2.偏瘫姿势
患儿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而另一侧肢体的废用,左右肢体有明显的不对称。
3.角弓反张姿势
患儿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头背屈。
4.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
患儿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地出现。运动外观显的持续而松散,幅度大而无法控制。
5.共济失调步态
患儿呈醉汉步态,他们常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
6.其他
2个月以后的小儿仍有手紧握拳现象,患儿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有的患儿安静时无明显的姿势异常,而当检查者突然扶患儿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超过6个月的小儿仍不能呈现正常的坐位姿势,而表现出特殊的异常坐位姿势,如前倾坐位、后倾坐位等。
小儿两岁后仍流口水或患脑瘫
小儿脑瘫贵在及早发现半岁内是治疗关键期
女子服用“多仔丸”早产三胞胎皆患脑瘫
小儿轻度脑瘫的四大治疗方法
判断小儿轻度脑瘫的12个表征
智力发育落后于其他儿童警惕孩子患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