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瘫的常见原因包括如下几种:1、孕妇因素,很多孕妇在怀孕时由于感染或者情绪经常激动、愤怒等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胚胎发育停滞后可能会在出生后发生脑瘫;2、缺氧,当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或者分娩时新生儿窒息、缺氧、呼吸窘迫等都会导致脑损伤,也会发生脑瘫;3、脑部损伤,在分娩过程或者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损伤后很容易病发脑瘫;4、胎儿宫内感染、生长发育缓慢、先天性畸形或者多胞胎等容易引起营养分配不均、缺氧等,从而导致颅脑发育不完善而引起脑瘫;5、很多遗传性疾病也会发生脑瘫的情况;6、新生儿生后胆红素异常增高,有些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也会有脑瘫的发生。
儿童脑瘫的早期症状
儿童脑瘫早期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喂养、护理困难,吸吮、吞咽不协调,常伴有昏迷,3个月后俯卧位头不能抬起来。第二、过分安静,或极易激惹、易惊,紧张时会不自主的摇头,以及肢体颤抖,不易入睡。第三、可能包括智力发育落后、不会笑、不认人,头、手、眼运动不协调。仰卧位时,两手肘不能伸展向前,无法拿到正前方向的物品,母亲抱着,手也不能伸展开去取物。第四、3个月以内的小孩,如果出现反复的惊厥,用钙剂、维生素D治疗无效,也要考虑有没有脑瘫的可能性。第五、存在运动发育明显落后,或者停滞。有的专家认为,发育落后3个月以上者就是异常。家属要注意发育的几个关键期,3-4个月控头,6-7个月会坐,6个月弓背坐,7个月直腰坐,12个月站立、伸直、独走,这些都是姿势运动发育的里程碑,可用于粗略判断小孩运动发育是否正常。
脑瘫痪儿童治疗方法
在康复治疗中可以采用的是运动训练,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等。在目前的治疗手段中方法是很多的。小儿脑瘫的治疗原则是促进儿童正常的运动发育,抑制一些异常的运动和姿势。它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
轻微脑瘫成年后的症状
对于比较轻微的脑瘫来说,一般成年以后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在影响方面相对比较小,可能会出现走路姿势不是特别的好看,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但是基本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够胜任。当然作为新生儿出现脑瘫来说,平时要加强护理,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这也是确保未来孩子能够走入社会,融入社会。
临床表现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正确护理患儿。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
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功能训练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佳效果。
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严重肢体畸形者5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应按正常小儿语言发育的规律进行训练,尤其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