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多以虚症为主),治标与治本(治疗抓住主要矛盾),针药并施,多法并治。小儿脑瘫病机为“髓海空虚,督脉瘀阻,窍闭神匿”,故治当补益脑髓,通调督脉,醒脑开窍。张洁古云:“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及各脏腑关系密切,通调督脉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素问·骨空论》记载督脉分支“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督脉不仅主干直接入属于脑,其分支又络于脑,与脑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肝主藏血,在体合筋,肝藏血正常,则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筋脉活动正常。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先天禀赋不足,肾中精气不足则出现小儿动作、语言、牙齿、头发发育迟缓等,髓海失养则发生脑发育不全、智力障碍等症状。心主神明,为智慧之源。《素问》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神得养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正常。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神失所养可出现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神志不宁,易惊易惕或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内”。因此脾气健运,则机体的肌肉、四肢健康,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肌肉瘦削,四肢软弱无力,甚至萎软不用。
简述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症及原因
认识脑瘫患儿的常见并发症有助于使脑瘫患儿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有助于家长对患儿进行更好的护理。
其常见并发症有:
1、发育不良:
喂食与吞咽困难是造成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各种类型的脑性瘫痪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引起对全身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的异常支配所致的,与咀嚼有关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食管的上中段也有骨骼肌的分布,所以各种类型的脑性瘫痪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儿的咀嚼与吞咽,进而引起脑瘫患儿发育不良。
2、肥胖:
多见于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是因为张力偏低使患儿运动减少所致。
3、便秘:
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多伴有便秘,运动量少、腹壁松弛致使肠道蠕动减弱缓慢,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4、胃食管反流:
多由吞咽障碍与贲门发育不良所致。
5、流口水:
与咀嚼肌功能受损所致的吞咽障碍有关。
6、龋齿:
常见原因为吞咽困难导致食物残留及异常的咬合关系对牙齿的损害,但一些抗痉挛药物的应用也会导致龋齿的产生或加重。
7、肺部并发症:
常见的为肺炎、BPD(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细支气管炎/哮喘。肺炎与细支气管炎/哮喘多为呼吸肌功能障碍所致的呼吸功能受限引起的呼吸道自净能力下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