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高会脑瘫吗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杭州天目山医院儿科

宝宝黄疸高会脑瘫吗

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瘫,但实际发生脑瘫的可能性较小。

婴儿刚出生时会出现生理性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黄疸,但这种情况随着肝脏代谢功能的逐渐加强,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分解排出的能力加强,黄疸的水平会逐渐减轻,并不会导致脑瘫的情况。

当然也有少数婴儿黄疸的水平特别高,达到了病理性黄疸的水平,出现了胆红素脑病,就是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了大脑,损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海马、丘脑、基底节等结构,从而导致脑瘫的情况,但是这种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都会密切监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会给予照光等医学干预,以避免脑瘫的发生。所以实际上发生脑瘫的风险是很低的,但是要密切的监测。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早发现、早治疗对脑瘫患者今后的生活自理有极大帮助,如果能在患儿一岁之前就及时发现病情,并得到确诊进行康复性干预的话,那对他们将来的康复更有帮助。因此,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家长一定要学会识别脑瘫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时刻捕捉细微变动,以做到一岁前确诊病情。

若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仰卧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伸直,肩臂回缩,双臂外展……这些都提示家长注意脑瘫。大多数脑瘫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而以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为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来辨别脑瘫:如果小孩出生三个月两手握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时,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则紧握,同时俯卧位时表现为抬头困难,这些都能提示注意脑性瘫痪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是认识脑性瘫痪困难的时期,若有迹象,应速找专科医生检查;出生后7、8个月仍不会爬,不会坐,这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另外满1岁的小儿如果常用一只手去拿东西,而且表现不对称自主运动,这提示有脑瘫表现。

如果具体到临床发病率高的痉挛型脑瘫来说,其主要表现就在于运动障碍,主要都是因为肌张力比较高,因而他们常有活动肢体时感到肌肉比正常人“僵硬”及活动范围较小(常常被限定在患儿身体中间位置)的表现,如走路呈交叉步、踮脚尖等。因为肌张力高的关系,患儿几乎都没有自我调节能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现象也很常见,且他们往往还表现为四肢瘫、双下瘫及偏瘫。

当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肌肉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紧绷的状态下后肌腱就极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跟腱短缩形成尖足,所以在行走时脚后跟无法像常人一样着地,从而只能以一种踮起脚尖的状态行走,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也是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这种症状就是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

目前我们临床上主张痉挛型脑瘫患儿在2.5岁左右应该脑瘫一期手术(FSPR手术)进行解痉治疗,以降低过高的肌张力及缓解肌肉痉挛,同时保留感觉功能,可以明显改善步态,显着改善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

脑瘫二期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CP-MMA)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痉挛的前提下同时或分期进行,否则,不可避免复发的可能性,长期不佳,使手术失败。同时,会使人们对手术产生怀疑,不愿意接受手术,增加开展工作的难度。

总之,因此小儿脑瘫此病的特殊性,其康复治疗也并非打打针、吃吃药这么简单,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是包括康复训练、外科手术等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体系。同时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的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矮小症、儿童性早熟

擅长:矮小症,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

擅长:矮小症,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