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轻微脑瘫表现
简单而言早产儿脑瘫主要是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的异常,同时经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视觉、听觉、语言、行为、情感、心理等障碍。一般在早期我们就能看出早产儿脑瘫患儿和正常婴儿之间的区别,通常患上脑瘫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是一种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的运动障碍及姿势的异常。可伴有智力的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往往是伴随着像是智能的障碍、视觉、听觉、牙齿等不良的发育。
早产儿低血糖危害
低血糖的情况下如果进行喂奶或输液治疗,很可能因为调节功能差,又出现高血糖,血糖忽高忽低会影响脑血管的血流量不稳定、血压不稳定,还可以出现颅内出血,再严重的是低血糖脑病。因为早产血糖的稳定性非常差,在临床上很容易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对早产儿的发育方面有很多危害,低血糖患儿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喂养困难,甚至引起惊厥,对孩子发育有很大影响。血糖如果很低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治疗,后导致低血糖脑病,孩子会出现脑损伤,甚至可以出现脑瘫、脑发育异常,后出现发育障碍。
早产儿多久做核磁共振
早产儿做磁共振时要保持安静,且磁共振检查持续时间长,要行水和氯醛灌肠镇静,要带软耳塞,在密闭空间里检查要有家长的陪伴,以防意外的发生。磁共振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励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经过处理转换,在屏上显示图像,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以供放射医师诊断。磁共振检查是无辐射的检查,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所以早产儿做磁共振检查是没有影响的。因为无辐射,所以对早产儿是没有影响的。
痉挛型脑瘫与扭转痉挛的区别
扭转性痉挛(torsionspasm,TS)又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或豆状核性肌张力障碍,主要表现为主动肌与拮抗肌不自主、反复发生的异常同步收缩,导致受累部分的肢体出现扭转运动或异常姿势。肢体近端症状重于远端,紧张时加重。TS的症状可局限于身体某一局部,也可累及多个部位或半侧躯体,甚至波及全身。
痉挛型脑瘫与扭转痉挛的区别
痉挛型脑瘫是目前临床上发病高的一种脑瘫类型,占全部患者的60%一70%,患者典型的症状就是行走时踮脚尖、剪刀步态。
从医学角度来说,痉挛型脑瘫患者主要有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两个特征。肌紧张的程度,受各种条件影响,如刺激的强度、患儿的兴奋性等。如果肌紧张增强,在障碍部位如肩胛、髋关节等周围的肌肉同时强烈收缩,可以出现典型的固定姿势。某一组肌肉可因拮抗肌痉挛的相反神经抑制障而发生减弱。
痉挛症状常在患者用力和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由于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偏瘫者为环形步态,因其患侧伸直而难于屈曲,行走时需将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做半圆形旋转动作。
而扭转痉挛和痉挛型脑瘫发病原因相似,也主要是因出生时早产、窒息、缺氧、发热等诸多原因而引起的核黄疸,使大脑发育不全而引发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头向一侧后下方扭,上肢向后侧扭,下肢向外侧扭,语言发生改变,发音为‘喉音’等,也是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间歇持续收缩造成的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态的症状,故又称肌张力异常综合症。
扭转痉挛发作时患儿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全身出汗、颈肌、面肌、咽喉肌受累时可发生斜颈、面肌痉挛、吞咽及构音障碍,病初发作时间较短,间隙期正常,发展到后期可造成脊柱及骨盆畸形,因肌肉关节挛缩而发生严重残疾。
扭转痉挛患者常见的表现是:站立时头向一侧扭,肩背向后仰,一只胳膊向前伸,一只向后伸,两膝向内弯曲,两脚分得很开以保持平衡;或者伴有足内翻,足底不能完全着地。患者平躺时开始身体会呈弓形,靠肩与臀支撑,有的只能俯卧在床上,久之某些部位肌肉可能异常肥厚,关节也会挛缩变形,睡着后症状会消失。
除了以上的区别,在治疗方法上,痉挛型脑瘫与扭转痉挛也是截然不同的。
痉挛型脑瘫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是FSPR手术,通过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可以长期、稳定、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
另外,FSPR术还有着其他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是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
而扭转痉挛患者则应接受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手术前经头颅MRA检查排除颅内血管性疾病。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取双侧胸锁乳突肌中下内侧缘纵形切口,长约75px。切开皮肤、颈阔肌和颈前筋膜,将胸乳突肌向外牵拉。潜行分离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向内侧牵拉暴露颈动脉鞘,打开并且切除部分颈动脉鞘;分离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间隙,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伤两者间的迷走神经。
然后在显微镜下环切颈总动脉外膜2~75px,并且游离迷走神经,切除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地止血,分层缝合肌肉,然后用胶布粘合皮肤切口即可。通过这种手术方法,然后再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双上肢运动、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起到了突出的;同时还能改善脑供血供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