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严重竟致孩子脑瘫
黄疸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一个让人担心的常见病症。据记者理解,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出现生感性黄疸,即血清中胆红素升高以至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那么,黄疸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清楚黄疸的危害,发现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孩子患上黄疸该怎么办?
1、光照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3、药物治疗
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黄疸护理:
1、判断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5、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脑瘫的新定义
穆晓红:脑瘫是出生前和出生后一个月之内在大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受到脑损害,它是一种非进行性,但是性的脑损害,它形成的是姿势的异常,以运动系统障碍为主的一种综合症,还常常伴行有听觉、视觉、精神、性格、情致等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叫静止性的脑病。脑瘫是出生前和出生后一个月内,在大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受到脑损害,引起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害,可伴有听觉、视觉、精神、性格、情致等一系列变化。穆晓红:脑瘫它有个别部分,它伴有智力的低下,还有癫痫,视听的障碍,然后还有语言的障碍,甚至有泌尿系的疾病,另外还有心理的障碍,心理的障碍它一般常常是继发的,这些就是脑瘫的孩子他常常容易自闭而自卑,这样的时候在性格发育中,家长又过多的关爱,社会又很多的不接纳,所以这些孩子继发的形成了一种性格、行为、认知等等的一种障碍,所以我们叫它继发性的一种心理障碍。
一岁半脑瘫症状
脑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四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和肌肉系统疾病。二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四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五体重增加不了,哺乳无力。四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颅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由字形姿势等,在一个月就可以见到。
为什么会脑瘫
脑瘫即脑性瘫痪,它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之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的脑功能损害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和癫痫发作等。脑瘫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先天遗传性的和后天获得性的。1、遗传性因素是指一些脑瘫患儿可能会有家族性遗传病史。如果父母亲是近亲结婚,或者家族中有出现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性畸形者,那么幼儿发生脑瘫的概率就会增高。2、后天获得性的因素包括幼儿出生之前母体有外伤、营养缺乏或者尿毒症、糖尿病,以及放射线的接触史等等。也包括幼儿在出生过程中,产伤及难产、出血性疾病导致的颅内出血等等,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难产而出现的窒息或缺氧等。出生以后的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头部外伤、严重窒息和心跳停止等等,也会出现脑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