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形成主要与风、湿、热、血瘀等因素有关,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气血失和是常见病因。治疗需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改善症状。
1、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是皮肤病的重要诱因。风邪可导致瘙痒、皮疹;湿邪易引发湿疹、水泡;热邪则表现为红肿、疼痛。例如,荨麻疹多与风邪侵袭有关,湿疹则常因湿邪内蕴。治疗上,祛风可用防风、荆芥;除湿可选择茯苓、白术;清热则常用黄芩、黄连。
2、情志失调
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会影响肝气疏泄,进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皮肤问题随之出现。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常与情志因素相关。疏肝理气是关键,可用柴胡、香附等药物,同时配合情绪调节,如冥想、深呼吸等。
3、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体现在皮肤上表现为痤疮、湿疹等。饮食调理需清淡易消化,如多吃莲子、山药,少吃辣椒、油炸食品。食疗方如绿豆汤、薏米粥可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4、气血失和
气血不足或瘀滞会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或色素沉着。黄褐斑、皮肤瘙痒等问题多与气血失调有关。补气养血可用当归、黄芪;活血化瘀可选用丹参、桃仁。同时,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有助于气血运行。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强调内外兼治,内调脏腑,外治皮表。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拔罐等。例如,中药外洗可用苦参、地肤子煎水熏洗患处;针灸可选取曲池、合谷等穴位疏风清热。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并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