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俗称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30~50岁中年人,女性多见。
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体内外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
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是发病重要因素。嗜酒、吸烟、刺激性饮食、消化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病灶感染、长期作用于皮肤的冷热因素如高温工作、日晒、寒冷、风吹等均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一.临床表现
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本型特征是面中部尤其是鼻部、两颊、前额、下颌等部位出现对称红斑,且对不同的刺激,如环境温度变化、热饮、酒精、辛辣食物、运动或沐浴等,均可出现持久不退的潮红反应,常伴有皮肤干燥、灼热或刺痛感。反复发作后,皮肤红斑灼热和表浅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可持续存在。
2、丘疹脓疱型
病情继续发展时,在红斑基础上会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纵横交错,毛囊口扩大明显。皮损时轻时重,可持续数年或更久。女性患者皮损常在经前加重。
3、鼻赘型
属肥厚增生型,见于鼻部,但也可累及口周、面颊、前额、下颏等。在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皮脂腺肥大增生并纤维化,亦称为“鼻瘤“。此类型多数患者常伴有青春期痤疮史。
二.常见的是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期)
面部容易反复潮红,是玫瑰痤疮的一种常见特征,可发生于所有亚型,特别是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酒渣鼻或丘疹脓疱型酒渣鼻。
频繁发作的潮红还可能促使酒渣鼻的其他特征(如,炎症性丘疹、红斑和皮肤敏感)加重。
潮红的潜在触发因素包括:
1.过冷或过热
2.日晒
3.辛辣食物
4.酒精
5.运动
6.紧张/恐惧/焦虑
7.某些药物
8.绝经期潮红
三.如何皮肤护理
玫瑰痤疮患者常有面部皮肤敏感性增高,难以耐受多数化妆品、护肤品和外用药物,同时感觉干燥紧绷,粗糙甚至脱屑。
皮肤敏感和干燥是由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所致,无论屏障异常是玫瑰痤疮的病因之一,还是慢性炎症的结果,都是需要修复的,这与抗炎、调剂血管活性一样重要,并成为综合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无论如何,温和的皮肤护理措施可有助于减轻症状。适当的措施包括:
1.)经常对皮肤保湿
润肤剂有助于修复并维持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敏感性。在保证保湿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成分简单,不含香料、色素和防腐剂的产品。
2.)温和的皮肤清洁
温水轻柔地清洁皮肤,用手指进行清洗,并避免强力的机械擦洗。
3.)避免刺激性成分
应避免可能刺激皮肤的外用品,例如爽肤水、收敛剂和化学去角质剂。
4.)防晒
每日使用防晒系数至少为30的广谱防晒剂。
3.化妆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易反复,所以更应学会与之共处,从对抗到和解,或许是治疗成功的步。








